美驻北约大使竟称: ———中国、俄罗斯、伊朗是“国际弃儿”, 他言外之意就是这三国将被“世界抛弃!” 这位大使名叫马修·惠特克,是服务与特朗普的一名鹰派人物。 7月22日,他在福克斯商业频道上扬言,“美国时不时展示其军事实力,例如美军B2军机轰炸全球以威慑他国站美国”,以孤立“国际弃儿”俄罗斯、中国和伊朗等国,并威胁“三国需与美国达成协议,才能共同迈向和平与繁荣的未来”。 马修·惠特克(Matthew Whitaker)是美国常驻北约代表,特朗普任命,其对中国和俄罗斯的态度具有鲜明的对抗性色彩。 一、身份与职务背景 1. 现任职务:2024年11月,特朗普宣布任命惠特克为美国驻北约大使。他于2025年正式履职,代表美国参与北约事务,核心任务是“推进美国利益并强化盟国关系”。 2. 职业经历: - 曾担任特朗普政府代理司法部长(2018年),此前为司法部长幕僚长; - 布什政府时期任爱荷华州南区联邦检察官; - 无外交或军事经验,但以“忠诚于特朗普政策”著称。 二、对中国的态度与观点 惠特克多次公开指责中国,将中国塑造为“战略竞争对手”,其核心论点包括: 1. “中国拖住美国”论: 在2025年7月22日福克斯商业频道采访中,他声称中国意图借俄乌冲突“牵制美国及盟友精力”,使西方无法专注应对“其他战略挑战”(如印太地区事务)。此言论被中方驳斥为“污蔑”。 2. 威胁对华实施“二级制裁”: 支持特朗普对购买俄油的国家(含中国)征收100%关税的提议,指控中国“资助俄罗斯”,扬言制裁将对中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但美方尚未出台细则,且专家认为此举可能推高美国通胀、破坏中美贸易谈判。 3. 将贸易谈判政治化: 在中美第三轮贸易谈判临近之际(8月12日关税休战到期),惠特克配合财长贝森特的表态,试图将“中国购买俄伊石油”等议题纳入谈判,被中方批评为“裹挟地缘政治问题”。 三、对俄罗斯的立场 惠特克的对俄政策体现“强硬施压”与“战略遏制”双重性: 1. 推动全面制裁俄罗斯: 支持特朗普“50天俄乌停战通牒”,威胁若未达成协议,将对俄油买家实施二级关税,旨在切断俄经济命脉。他宣称此措施将针对中印等国,以“孤立俄罗斯”。 2. 质疑中俄合作动机: 向北约32国散布“中国挺俄实为牵制西方”的论调,要求“惩罚中国”,试图离间中俄关系。但西方情报部门承认“无证据显示中国军援俄罗斯”。 3. 配合美国战略收缩: 2025年6月,惠特克透露美国计划削减驻欧美军,声称需“集中力量对抗中国”。此举被解读为美国在俄乌问题上寻求降低投入,转而聚焦印太。 马修·惠特克作为特朗普政策的执行者,其核心角色是推动北约服务于美国战略重心向印太转移。他对中俄的强硬姿态(尤其将中国塑造为“冲突受益者”)加剧了大国博弈的复杂性,但政策可行性因经济反噬风险、盟友分歧而存疑。其言论本质是“以攻代守”,折射出美国在多重危机下的战略焦虑。
俄罗斯最先进的导弹在基辅炸了三年,结果乌克兰高层们照样活蹦乱跳。最近普京终于回
【8评论】【7点赞】
嗯嗯嗯
美国国际流氓才会沦为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