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9年12月初,俄军开始对格罗兹尼发起进攻,这场战役成为了第二次车臣战争的关键转折点。
当时,格罗兹尼的车臣武装约有5000人,其中2000人驻扎在外围阵地,2000人在市区阵地,剩下1000人作为预备队。
车臣武装采用游击战术,以35-40人为一组,依托城市地形进行伏击。
俄军则动用了火炮和武装直升机,对城中军事目标进行持续打击。
12月4日,俄军首先对格罗兹尼外围的乌鲁斯-马尔坦发起进攻,经过三天的激烈争夺,成功占领该地区,迫使车臣武装撤入城内。
至12月13日,俄军又攻占沙利市,完成了对格罗兹尼外部主要据点的控制。
12月17日,俄军正式展开对格罗兹尼的攻城战,到2000年2月初,俄军已占领一半城区,车臣武装剩余势力约2000-3000人开始向南部山区撤退,途中遭遇俄军伏击。
2月6日,俄军宣布完全占领格罗兹尼。
与此同时,俄军还攻占了阿尔贡、共青团村等地,并在776高地之战中,成功阻击了车臣武装的进攻。
尽管俄军第76空降师第104团的90名士兵面对两千余名车臣武装的进攻,最终仅有6人生还,但他们成功拖延了车臣武装的推进,为后续部队争取了时间。
2000年6月8日,普京签署命令,对车臣实行总统直接治理,标志着车臣地区逐渐恢复秩序。
,车臣武装在此后的多年中仍发动了多起恐怖袭击,如2002年的莫斯科剧院人质危机和2004年的别斯兰学校人质危机。
直到2009年4月16日,俄罗斯国家反恐委员会宣布,自1999年开始的车臣反恐行动正式解除。
这场战役不仅改变了车臣的命运,也对俄罗斯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你觉得这场战争对车臣和俄罗斯的关系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