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非常可悲可叹的事实是,如今人工智能之争,说是中美之间的竞争,其实基本上是华人内部之间的竞争。 如果只是美国的第二代第三代华裔与中国人之间的竞争,倒也没什么好说的。关键是,如今美国的最优秀的人工智能人才,大多是中国高校培养的。 华人在全球 AI 研究领域的存在感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英伟达 CEO 黄仁勋曾直言,全球一半的 AI 研究人员来自中国。虽然这个比例是否准确有待验证,但华人在顶尖 AI 机构中的占比确实高得惊人。 斯坦福大学发布的《2023 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显示,全球顶尖 AI 研究人员中,中国籍专家的比例高达 47%,远超美国的 18% 和欧盟的 11%。 美国智库 Macro Polo 的报告也指出,美国顶尖人工智能人才中,华人占比高达 75%,且这一比例还在持续增长。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和中国高校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快速发展密不可分。清华、北大、中科大等高校,都跻身 2022 年世界顶尖 AI 研究机构 25 强。 中国的高等教育更显普惠,偏低的学费标准和多元的助学金补助,将上大学的经济门槛拉至极低,为培养大规模、高素质技术工程人才提供了基础。 国家层面也前瞻性布局,2017 年提出 “新工科” 理念,2018 年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2019 年增设 “人工智能” 本科专业,这些举措为规模化 AI 人才培养创造了条件。 中国高校培养的人才,很多都选择赴美深造。他们本科就读于清华、北大、中科大等顶尖高校,研究生阶段进入 MIT、斯坦福、伯克利等名校。 毕业后,不少人留在硅谷,成为 OpenAI、谷歌、Meta 等公司的核心研发人员。例如,OpenAI 华人员工总数超 60 人,占研发团队比例约 25%,ChatGPT 关键技术贡献者中至少有 9 名华人。马斯克的 xAI 核心成员中,也有不少华人面孔,如吴宇怀、Jimmy Ba 等。 这种现象带来了复杂的影响。一方面,中国培养的人才为美国的 AI 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美国的每个 AI 实验室几乎都有华人研究者的身影,他们主导了 ChatGPT、Gemini 等大模型的研发。 另一方面,中国自身的 AI 产业也在快速崛起。中国在生成式 AI 专利申请量上位列世界第一,2024 年新公开的 4.5 万条生成式 AI 专利中,中国占比 61.5%。 阿里通义千问等模型在全球范围内也有广泛影响,其衍生模型数破 10 万,超越美国 Llama 成为世界第一开源大模型。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的本土人才正在崛起。DeepSeek 发布的论文中,200 多位作者中有超过 100 人只在中国学习和工作过。 北京作为产生 AI 顶尖人才的重要基地,归国留学人员中 60% 属于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这意味着,中国不仅在为美国输送人才,也在培养自己的核心力量。 这种华人内部的竞争,反映了全球 AI 领域的复杂格局。中国高校培养的人才,既是美国 AI 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中国 AI 产业崛起的基石。
一个非常可悲可叹的事实是,如今人工智能之争,说是中美之间的竞争,其实基本上是华人
青春染指流
2025-07-23 20:00:42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