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陪同毛主席拜谒中山陵。可不知为何,下山的时候,毛主席说指挥几十万大军的陈老总

古往奇趣角 2025-07-23 19:47:58

陈毅陪同毛主席拜谒中山陵。可不知为何,下山的时候,毛主席说指挥几十万大军的陈老总指挥不灵了。 1953年2月23日,毛泽东南下视察抵达南京,决定去中山陵凭吊孙中山先生,陈毅从上海赶来陪同,其他人包括谭震林、柯庆施和罗瑞卿。考虑到国民党撤离南京时留下特务,安全隐患大,从正门上山容易被认出,警卫建议走侧面小道,以减少目标暴露。队伍同意,上山采用这条路径。到达陵顶,毛泽东向孙中山铜像鞠躬,敬献花圈,花圈题字由他亲笔书写,默哀后查看墙上《建国大纲》,询问遗体安放细节,得知棺椁密封在地下五米处,用钢筋水泥保护,他绕墓穴转圈观察。整个过程庄重,体现对革命先辈的敬意。 下山时,毛泽东拒绝再走小道,坚持从正门大道返回,理由是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相信群众会保护他。队伍无奈同意,走大道下山。很快,游客认出毛泽东,人群聚集,高呼口号,涌向队伍。安保人员维持秩序,陈毅参与护送,费力疏散热情民众,避免意外。整个下山过程持续一段时间,通过劝导,人群逐步退开。事后,陈毅提到群众热情让他出汗,毛泽东回应出汗有益,并评论陈指挥不灵。 毛泽东和陈毅的生平与这次中山陵事件,体现了革命领导人的群众观念和幽默风格。事件虽小,却折射出新中国初期的社会氛围。陈毅的指挥才能在战场上显赫,却在群众热情前显得无奈,这点挺接地气的。历史研究显示,这种亲民作风帮助稳定人心,推动国家发展。两人后期工作重点不同,毛泽东侧重国内建设,陈毅转向外交,但都为民族复兴出力。他们的结局标志一个时代的结束,新一代接棒前行。

0 阅读:269

猜你喜欢

古往奇趣角

古往奇趣角

奇趣视角,发现历史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