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开始全球“收租”,中东局势继续升温,而“双硅”暴涨,是中国制造产业博弈内外压力的最新信号。我们一块拆 特朗普要“变天”?不,他是“变本加厉” 这两天,特朗普亲自在“真实社交”上连发大新闻:对日本施加15%关税,日本还得投5500亿美元;菲律宾对美产品零关税,美国对菲则要收19%……这种条约摆明了一个调子:美国赢麻了,盟友交“保护费”。 有人说这是不是特朗普“和谈式交易”?真不是。他这就是逼日本当提款机,逼菲律宾当市场。 美国对日谈判其实从5月就开始酝酿,但一直卡在农产品和汽车。现在突然敲定,还带了5500亿的投资大礼包,说明什么?说明日本顶不住了。 为啥?因为如果特朗普重返白宫,日本是最可能被“先杀鸡”的那一只。上一轮2018年的关税战,日本汽车就差点没熬住,这次他们宁愿先给钱换安稳。 至于菲律宾,马科斯嘴上“亲美”,但这波基本是被特朗普拿捏得死死的:先喊话要加税,再一见面宣布“零关税换19%”的协议,这叫啥?杀鸡儆猴,顺手抄家。 总结一句:这不是谈判,是敲钟。美日、美菲“协议”的核心不是关税数字,而是特朗普在试图重塑全球经济秩序,让世界围着美国转——不转,就罚款。 以色列突然挑明:还剩两个战场,加沙和也门 以国防部长卡茨这句话分量不轻,他是第一次明言:中东战局已经变成“广域作战”。也门这个词不是随便说说的,它的背后是“胡塞”和“伊朗”。 卡茨还放话:不排除再次打击伊朗。什么意思?这不是“可能性”,这叫“铺垫”。 为什么现在提伊朗?因为以色列已经发现,仅靠打加沙无法终结“敌人”的火源,胡塞能射高超音速弹,伊朗能搞浓缩铀,这仗不扩大压根打不赢。 但问题来了,以色列真敢吗?真想打,但不敢脱离美国。 所以卡茨说的重点,不是“要打伊朗”,而是:美国,请你快决定打不打,我们等不了太久了。 更有意思的是,前一天,美国核武重返英国莱肯希思基地,一批B61-12战术核弹抵达。这背后,是美国“加强全球前沿部署”,表面是反俄,骨子里是压伊朗、控中东。 以色列要动伊朗,先看美国敢不敢真动。如果美国真准备下场,那才是真正的大转折。 “双硅”大涨,不是景气,是博弈信号 最后说说市场,工业硅、多晶硅都涨疯了。有人看涨,有人喊泡沫,实话说,都对一半。 这波暴涨,关键不是“市场变好了”,而是几个信号叠加起来制造出的预期共振: 政策预期:工信部暗示要“反内卷”,要“去落后产能”,市场立马解读成供给侧改革要来了。 事故驱动:山东一硅企火灾,造成短期供给收缩,带动下游挺价。 煤价推波助澜:电价成本在涨,而“双硅”正是典型的“电老虎”。 再加上光伏组件价格这两周有所反弹,整个产业链价格全面抬头,情绪就此点燃。 但问题来了——需求端根本没实质变化,价格上涨更多是靠“涨价预期自我实现”。一旦政策落空或需求跟不上,这波就可能迅速反转。 所以,多晶硅、工业硅暴涨不是泡沫,而是一次典型的“中国制造体系的预期博弈”。在内需不振、出口承压的大背景下,政策要稳增长,资本就开始抢赛道、赌改革。 这是一种对“政策定力”的押注,也是一种对“外部压力”的对冲。 三件事看着不相干,串起来看其实都围着一个核心转——全球权力结构的再洗牌正在进行。 特朗普在重塑“美国中心”,中东在朝“多战线高烈度”走去,而中国市场正在内部“以政策稳增长、以预期博资金”。 未来半年,看这三点变化基本就能判断局势走向。 一句话结尾:外部世界越来越乱,内部手要更稳,该出手还得出手。政策不是喊出来的,是拿来破局用的。 参考文献: 菲律宾总统访美 特朗普宣布达成美菲贸易协议 中国新闻网 特朗普称美菲达成贸易协议 中国经济网
特朗普开始全球“收租”,中东局势继续升温,而“双硅”暴涨,是中国制造产业博弈内外
愤怒的乌蛮
2025-07-23 18:38:58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