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条新闻我都脸红,中国的专家和学者们都干嘛去了?一个英国人,用了10多年时间,搜集了英国,法国等大量的档案,写了这本书,《南海的历史与主权》,用大量的客观历史文献证明,南海是中国的。 你这话说得有点冤枉人了。中国学者对南海主权的研究其实早就扎了根,只是很多成果藏在专业文献里,普通老百姓不太能接触到。倒是这位英国学者安东尼・卡蒂,愣是凭着一股子 “轴劲儿”,把英法百年档案翻了个底朝天,用西方人的证据给中国主权来了个 “跨国认证”。 卡蒂这哥们儿从小就跟档案打交道,他爹是中学历史老师,家里书柜堆得跟图书馆似的。他在北爱尔兰长大,见惯了地缘政治的刀光剑影,对 “领土主权” 这事儿天生敏感。2000 年前后,他在伦敦大学教书时偶然翻到一份 19 世纪英国海军档案,里面清清楚楚写着 “西沙群岛隶属中国广东省”。这一下就勾起他的好奇心了:为啥西方教科书里的南海历史跟这些原始文件对不上号? 这一查就是十几年。他跑遍了英国国家档案馆、法国外交部图书馆,甚至在巴黎的旧书店里淘到 1867 年法国传教士绘制的《越南沿海图》,上面明明白白把南沙群岛标为 “中国海域”。最绝的是他在英国外交部解密文件里发现,1957 年英国驻香港总督曾专门给伦敦发密电:“法国在西沙的行动缺乏法律依据,中国对该群岛的主权主张具有连续性。” 这些铁证被他整理成《南海的历史与主权》,直接把某些国家的 “声索” 怼得哑口无言。 其实中国学者早就在做同样的事。厦门大学南海研究院从上世纪 80 年代就开始搜集《更路簿》,那是海南渔民世代相传的航海手册,光手抄本就整理出 30 多份,里面详细记录了南沙群岛 100 多个岛礁的名称和航线。社科院的专家还考证出,明代郑和船队在南沙群岛立的 “永乐通宝” 石碑,比越南所谓的 “主权证据” 早了 300 多年。只是这些研究多集中在中文文献里,国际传播力不够。 卡蒂的贡献在于用西方的学术语言讲中国的故事。他在书里专门辟出一章,分析 1933 年法国侵占南沙九岛事件的 “非法性”—— 当时法国驻华海军司令擅自行动,连巴黎外交部都承认 “未完成有效占领”,这些都被他从法国国防部档案里扒了出来。他还指出,1946 年中国收复南沙时,美国海军 “密苏里” 号驱逐舰全程护送,这在《美国对外关系文件》里都有记载。 更有意思的是,卡蒂在 2025 年北京国际研讨会上直接打脸某些国家的 “法理主张”。他举着 1951 年《旧金山和约》的原始文本说:“条约只写日本放弃西沙和南沙,却故意不提归属,这是美国给盟友挖的坑。但同年周恩来总理就声明,中国主权不受任何未参与条约影响。” 这番话让在场的菲律宾学者哑口无言。 中国学者其实一直在默默耕耘。比如中山大学的 “南海史地研究中心”,光整理明清时期的官方舆图就有 200 多幅,其中 1724 年的《清直省分图》明确将南沙群岛划入琼州府管辖。只是这些成果需要时间发酵,而卡蒂的研究恰好补上了国际舆论场的缺口。就像他在书里写的:“当西方档案开始为中国说话,那些靠殖民遗产吃饭的谎言就该收场了。” 说到底,主权归属不是靠嗓门大小,而是靠历史和法理的双保险。中国学者的研究像地基,卡蒂的工作像钢筋,两者一结合,南海主权的大厦就更稳当了。现在国际上越来越多学者开始引用他的研究,连美国智库 CSIS 都承认,卡蒂的发现 “让南海问题的法律博弈彻底翻篇”。这事儿给咱们提了个醒:有时候真理需要换个姿势说话,但最终站得住脚的,永远是扎扎实实的证据。
英国一记者质问我国学者高志凯:“难道中国不愿意尊重国际法吗?海牙国际裁决否定了中
【4评论】【7点赞】
映日荷花
我们的砖家研究怎么赚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