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被下放到陕西农村,当他看到一个打扫厕所的女子时,忍不住崩溃大哭道:“你怎么会在这里?你这双手怎么能用来干这个?”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69年深冬,陕西农村的风夹杂着寒意,钱三强被安排到乡下参与体力劳动,临时驻点设在一处村庄,他每日清晨走过一排破旧的旱厕,空气中漂浮着陈腐的味道。 他本以为这只是下放期间的短暂停留,没料到在这样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清洁现场,竟看到了熟悉的身影。 那是一个弯着腰打扫厕所的中年妇人,穿着褪色的棉衣,双手红肿干裂,裤腿沾满泥水,她缓慢地用刷子清理沟槽,动作熟练而麻木。 钱三强下意识地停住了脚步,他认出了她,那是自己的妻子——何泽慧,这个曾在欧洲学术界拥有一席之地的女性科学家,如今正默默清扫着最底层的工作。 二人早年相识于清华,那个时候,物理系学生寥寥无几,尤其女性更是稀少,何泽慧从苏州振华女校毕业,成绩优异,被清华破格录取。 毕业后,她赴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学校继续攻读博士,专业方向是弹道学,学术能力得到导师和同行认可。 1940年代初期,她已在原子核裂变方面取得一定成果,钱三强此时也被派往法国,在居里实验室从事放射性研究。 两人通过通信交流科研见解,也逐渐建立起信任和情感,1946年,二人在巴黎正式登记结婚,婚礼简朴,只有几位实验室同事作为见证人。 婚后,他们共同参与放射性材料分裂过程的研究,尤其是在铀核的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上有突破,被国际学界关注。 1948年,面对法方高薪挽留和优越科研条件,他们作出共同决定,返回中国,回国后,钱三强进入中国科学院任职,何泽慧则加入近代物理研究所。 她主持了核乳胶探测器的研制工作,该项成果在我国核物理研究初期具有关键意义,进入五十年代,国家决策推动原子能事业发展。 何泽慧在多个重要技术环节发挥作用,特别是在铀235分离与浓缩技术方面,她用弹道物理的知识解决了关键问题,保证了核材料供应的精确性。 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何泽慧所参与的技术研究被记入档案,但她本人未在公众场合露面。 1966年起,社会氛围急剧变化,知识分子受到冲击,科研人员纷纷被批判、停职或下放,1968年,何泽慧被列入“反动学术权威”名单,随后被送往陕西劳动改造,工作是清洁厕所、扫地、挖沟。 她没有拒绝,背着一个旧书包,只带了几本科研笔记和一支铅笔,她知道这些内容不能随便托付给别人保管。 在陕西的这一年,她住在农民腾出的旧屋中,没有取暖设施,白天干活,夜晚靠油灯记录计算思路,她将废旧报纸裁成小张,用炭笔演算公式。 白天,她一人负责整条村的厕所清理,脏水溅到脸上也不出声,她从不迟到,从不抱怨,也从不向任何人提起过去的经历。 钱三强当时虽身居要职,也经历了不同程度的边缘化,出差陕西期间,他试图查看一些科研档案的保存情况,并探访几位被下放的同行。 当他偶然路过村头旱厕,看到那熟悉的侧影,他站立良久,无法接受眼前事实,他从未获准知晓妻子的具体下放地点,此时才得知她就在不远的地方,干着最脏最累的活。 那日之后,钱三强多方协调,也无能为力,政治局势未变,他只能暂时隐忍,这段时间,何泽慧仍每日照常完成工作,清晨四点起床,傍晚在土炕上继续记录演算笔记,从不间断。 1973年,她被重新调回北京,归队近代物理所,当时的研究团队大多是年轻人,对这位默默无闻的女性了解不多。 直到她拿出数本保存完好的粒子轨迹演算稿,大家才知道她从未真正离开过科研工作,她没有怨言,也没有讲述这几年受的委屈。 恢复工作后,她全力投入高能天体物理和宇宙线研究,在实验设计和仪器改造方面提供具体方案,她每天准时到实验室,从未缺勤,她指导研究生写报告、核对实验数据,总是逐字修改,不容许马虎。 直到晚年,她依旧生活节俭,住所简单,书桌上堆满资料,她从不谈自己曾经历的艰难岁月,只强调科研要靠积累,她把工资节省下来,捐给苏州家乡的图书馆和学校建设,从不接受采访,也不参与评奖。 2011年,何泽慧离世,享年97岁,她的骨灰安放于钱三强身旁,二人一生没有华丽名声,也不曾高调张扬,但他们用行动证明了科研不在于位置高低,而在于是否真心热爱,那年厕所旁的相遇,只是漫长坚持中的一个瞬间,却永远印在了历史记忆中。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中国网资讯——钱三强下放农场,看到一妇女扫厕所,却崩溃大哭:你怎么在这里?你的手不应该干这活啊!
1969年,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被下放到陕西农村,当他看到一个打扫厕所的女子时,忍
幽默风趣乐开怀
2025-07-23 16:22:5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