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年,寇准病死于雷州,他的妻子上书请将灵柩运回老家。把持朝政的皇太后刘娥虽

不看风景的万科 2025-07-23 16:16:42

1023年,寇准病死于雷州,他的妻子上书请将灵柩运回老家。把持朝政的皇太后刘娥虽然批准了,但却耍了一个阴险手段,背后是对已死寇准的狠辣报复。 北宋天圣元年初秋,雷州一间破败的草庐里,曾经叱咤风云、两度为相的寇准闭上了眼睛。几年前,由于他卷入了储君之争,触怒了刘娥太后,被一贬再贬,像一件被抛弃的垃圾一样,扔到了最边远荒蛮的雷州。 在缺医少药、无人过问的绝境中,这位曾经为大宋力挽狂澜的老臣溘然长逝。宋夫人强忍丧夫之痛,擦干眼泪。她知道寇公最大的心愿,就是死后尸骨能回到故乡陕西下邽安葬。落叶归根,这是人之常情。 可如今寇准是戴罪之身,是朝廷明令贬斥的罪臣。他的灵柩想离开雷州,走那数千里漫漫长路回归故里?难如登天!这必须得到刘娥太后的许可。 宋夫人耗尽了家底,典当了仅存的值钱物件,才勉强凑出一份还算拿得出手的盘缠,派人千里迢迢送到汴京,苦苦哀求,希望能将寇准的灵柩运回老家安葬。消息最终传到了皇太后刘娥面前。 对于寇准的死讯,她的内心恐怕是毫无波澜,甚至可能觉得心头堵了许久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她和寇准的恩怨,实在埋得太深了。 寇准一生刚烈。当年真宗皇帝想让自己这位宠爱的刘妃(即刘娥)当皇后,寇准就带头反对!因为他深知刘娥出身歌女,入宫已引起众多大臣腹诽,再当皇后?不合法度!后来真宗晚年病重,太子年幼,朝廷围绕由谁来辅政的问题争斗激烈。 寇准作为宰相,担心皇权旁落,曾秘密建议真宗将皇位传给年长的皇子(即后来的宋仁宗的堂兄、宋真宗之弟之子)。这个计划,彻底把刘娥得罪了,也成了后来寇准被贬的根源所在。 刘娥能走到今天,靠的是自身的权谋手腕,还有那么几分运气。她不会忘记寇准这个曾经的障碍。是寇准坚决反对她当皇后,是寇准试图剥夺她儿子(宋仁宗)顺利继位的机会!这些旧恨,早已刻在刘娥心里。 听着禀报寇准妻子请求运灵柩回乡的奏报,刘娥的脸上,或许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冷笑。 很快,宋夫人得到了回应:太后仁慈,念及寇准毕竟是先帝旧臣,准许其妻宋氏,将寇准灵柩运回陕西下邽老家安葬! 宋夫人是喜极而泣!没想到太后竟然恩准了!她立刻倾尽所有,雇了几名差役,勉强置办了一副能凑合用的棺木,匆匆启程。只要能回到老家,让寇公安息,再大的难处,她也认了! 宋夫人带着无限的悲伤和一点渺茫的希望上路了,她从雷州出发,艰难地朝北行进。她以为拿着朝廷的“许可”,一路就能顺利些。然而,她大错特错。 刘娥的“恩准”,只是一个明面上的幌子,是摆给天下人看的姿态,显示自己的“大度”与“仁慈”。真正的杀手锏,藏在“恩准”这道圣旨后面。刘娥在批准灵柩返乡的同时,还悄悄下达了一道严厉且不近人情的命令给沿途各地: 运送寇准灵柩回乡,朝廷分文不出!不给他批一纸驿券!沿途驿站不得给予任何资助!差役、船只、民夫、车马……一切花费,全由其家人自掏腰包! 驿券,就相当于宋朝的“费用报销单”。大臣出差,或者运送灵柩,只要拿着驿券,就可以使用朝廷的驿站系统换马、换船、住宿、领盘缠路费,甚至征调民夫、差役、船只、车辆等。没有驿券?对不起,以上所有待遇一概没有! 你只能自己花钱雇人、雇车、雇船!而且每过一个关卡、渡口、州府县界,都要被盘查一番。 更阴损的是,运送灵柩不是空手走路。那是一具沉重的棺材啊!加上护送人员,其行进的难度和花费可想而知。刘娥这道背后的旨意,就是要把寇准死后的返乡路,变成宋夫人一家的绝路,让他们在精神和经济的双重压力下彻底崩溃。 灵柩一路北上,艰辛完全超出了宋夫人的想象。没有驿券,等于拿着太后的口头“批准”当路条,在地方官府眼里根本没分量!别说免费的船只、车马、差役,连官道都走得磕磕绊绊。灵柩沉重,需要大量人手和牲畜搬运。没钱?寸步难行!差役工钱、车马费、渡船费、过关税、买路钱…无数只张开的手向他们索要钱财。 宋夫人为送丈夫回乡安葬,几乎是倾尽所有。她和家人只能一点点变卖身上仅存的首饰、衣物,甚至一路乞讨筹措路费。然而,盘缠如同流水般迅速耗尽。从炎热的岭南走到长江边,他们就已身无分文,陷入了绝境。 山穷水尽之时,宋夫人被逼得没有办法,做出了一个决定——卖掉一点薄田!那可是他们最后的依靠。可眼下实在没钱了,寇准的棺材总不能在荒郊野外风餐露宿吧!万般无奈之下,她只能卖掉田地,换取继续北上的资费。 在长江险滩,在黄河古渡,在秦岭险道,那装载着沉重棺木的简陋车辆或船只,因为没钱雇更多人、更好的工具,走得无比缓慢艰难。棺材几次差点倾翻。护卫的仆人饿得面黄肌瘦,宋夫人更是心力交瘁,苦不堪言。 史书用了沉痛的四个字记录这悲惨旅程:“灵枢不克还”!若非后来遇到一些仰慕寇公为人或感念其昔日功绩的友人,冒险予以些许有限帮助,这趟死亡旅程根本不可能走完。 当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将寇准的灵柩送回下邽安葬时,宋夫人和家人都已被耗尽了最后一丝元气。

0 阅读:6
不看风景的万科

不看风景的万科

不看风景的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