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正拒签走红女孩七七,未成年人从艺会影响学业,素人的"明星梦"需谨慎。 近日,河南洛阳15岁素人女孩"七七"因在街头被摄影师偶然拍到的视频在网络迅速走红。视频里她素颜出镜、拖鞋、扎马尾,因骨相优越气质纯净被赞张柏芝与Angelababy混合体,流量漩涡迅速形成。品牌邀约、直播打赏、地方卫视综艺邀约纷至沓来,母亲注册的七七账号也开始更新,日常点赞量居高不下。 事件发酵后,制片人于正公开表示曾考虑签约七七,但最终放弃。原因在于他发现这个暑假女孩母亲已带他辗转多地商演且排期密集。于正在直播中表示,再好的苗子也需要专业系统的训练,极速变现不符合他的选人标准。我认为于正这番说辞有迹可循。 2018年小马云范小勤因长相酷似马云被资本疯抢,3年商演后遭解约,学业断层至今识字困难。更早的童星张俊豪3岁上春晚,5岁年入百万,却因长期缺课厌学,最终宣布退出娱乐圈。这些案例反复证明流量来得快去得更快,未经专业训练的素人往往在资本潮汐后成为被消费完的符号。 不仅如此,还有网友表示流量时代下养成系艺人过早脱离现实生活,长期暴露在聚光灯下易形成外部评价依赖,恐难适应现实社会规则。以2023年7月时代少年团争议为例,该团体成员接连被曝出学业中断、舞台划水及脱离生活的巨婴现象,频遭舆论批评。 我认为未成年人过早从艺影响的不仅是学业,更是会对其人格塑造、社会认知和心理健康产生不可逆的损伤。在价值观成型关键期被商业化人士裹挟,既缺乏正常社交历练又错失基础生存技能培养,最终导致职业生命与社会适应力的双重危机。 七七的爆红与于正的拒签说明了素人的明星梦需谨慎,流量大门敞开但门槛并未消失。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必须意识到才艺变现的代价可能是系统教育的缺位与心理资本的消耗。平台与资本也应建立未成年人内容分级与冷静期机制。而非把少年当做流量燃料。做人可以有梦,但梦想需要跑道,再好的苗子也得先学会扎根。
这脸打得也太快了。于正前脚刚表示,已经联系上七七的妈妈,准备给女孩一些发展机
【3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