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5岁小红军罗玉琪过草地时,由于双脚受伤,速度越来越慢,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面前的草地已空无一人...... 1935年,红军长征进入川西草地,十五岁的红军战士罗玉琪,跟随部队行军多日,双脚被湿冷的泥水泡得溃烂,脚背伤口流着脓水,裹脚的绑腿早已浸透,行军的队伍在松潘草地缓慢而艰难地推进,罗玉琪一开始还能咬牙紧跟。 随着脚上的伤势越来越重,他的速度渐渐慢了下来,起初,他总能勉强跟在队伍末尾,但饥饿和体力的消耗让他的步伐变得沉重。 草地上的水洼遍布,地面松软泥泞,脚步陷下去就得使上全力才能拔出来,草鞋泡烂,赤脚踩在泥水里,脚趾被草根划破,痛得发麻。 天色微暗的时候,罗玉琪抬头一看,队伍已经变成远处的一排灰点,他试图加快脚步,咬紧牙关往前挪,可越走越觉得四肢沉重,脚下像绑了铅块。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四下里只剩下风吹草叶的声音,视野里再也看不到红军队伍的影子。 草地深处,人一旦掉队,就像石头扔进了水里,四周是看不到边的沼泽,随时能吞没人的暗坑,罗玉琪的心里涌上一股说不出的害怕,他知道,草地上掉队意味着九死一生。 水里滋生的细菌会让伤口化脓,夜里低温能把人活活冻死,草地上连棵能挡风的树都没有,狼和野兽的踪迹时有发现,更不用说国民党骑兵的搜捕。 罗玉琪没有停下,他用树枝当拐杖,一点点探着路,身上的干粮早在几天前就吃完,饥饿让他眼冒金星,肚子饿得咕咕响,他捡些野草塞进嘴里,那些草叶带着苦涩的味道,根本止不住饥饿。 夜幕降临时,他跌进了一处浅水潭,冰冷的水灌进伤口,疼得他全身直打摆子,他扶着一块草墩坐起,靠着木棍喘息,泥水顺着腿往下滴,他闭着眼想起出发前母亲给他缝的布鞋,心头一阵酸楚。 第二天早上,罗玉琪靠着本能往前挪,他的脚已经肿得像馒头,走不了几步就得停下喘气,他强撑着身体不敢倒下,他明白,趴在这草地上就是等死。 就在他几乎要失去意识的时候,一只手搭在了他的肩上,那是一个身形高瘦的老红军,穿着磨破的军装,绑腿上沾着血迹,他没有多说什么,扶着罗玉琪站了起来。 这个老红军叫李玉胜,是二十八团的副连长,安徽人,参加革命多年,此时,他也因为寻找掉队的战友而落在了后面,李玉胜搀着罗玉琪,带着他沿着草地往前走。 路上,他们遇到了不少同样掉队的战士,有人瘫坐在地上,有人抱着空水壶,有人满脚是血,已经走不动了,李玉胜没有放弃任何一个人,把他们都叫到一起,能动的搀扶受伤的,靠着彼此的力量继续前进。 到了晚上,队伍找到一片略高的草地生火取暖,大家分工合作,有的去找干草,有的去捡枯枝,李玉胜用石头搭灶,生起火后,大家围着篝火烤干湿衣服。 夜色中,李玉胜悄悄离开了营地,等他回来时,肩上背着一只死山羊,浑身是泥,脸上满是汗,他用仅剩的一发子弹猎到了这只羊。 战士们围着火堆,分食这顿救命的烤肉,谁都饿极了,可李玉胜始终把最好的部分留给伤重的同志,自己只吃些野菜和羊杂。 临时的队伍在这片草地上结成了一个团结的小集体,第二天,他们决定成立一个临时党支部,李玉胜是党员,大家一致推举他当书记,这个支部成了他们坚持下去的支柱。 接下来的几天,大家互相搀扶着穿越泥潭,换着背伤员,轮流守夜,有人掉进泥坑,大家用绑腿接成的带子把人拉出来,有人饿得快要昏倒,大家分给他仅有的一块羊骨头啃着取暖。 李玉胜总是走在队伍最后,一边走一边数着人数,喊着鼓劲的话,队伍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掉队者加入进来,三天后,他们在草地边缘遇到了派来寻找他们的侦察兵。 那一刻,大家看到远处大部队的旗帜,很多人忍不住痛哭流涕,罗玉琪瘫坐在地上,泪水夹杂着泥水顺着脸往下流。 他知道,能活着走出这片死亡草地,靠的不是一时的运气,而是这群战友靠在一起的信念和不放弃的决心。 多年以后,罗玉琪回忆这段经历时,总说过草地那几天像过了一辈子,草地上的日夜,成了他一生都不会忘记的记忆。 那些一起熬过来的战友,成了他心里最深的牵挂,信仰和组织的力量,让他们在最艰难的时刻挺了过来,走出了这片吞噬无数生命的沼泽。
1935年,15岁小红军罗玉琪过草地时,由于双脚受伤,速度越来越慢,不知从什么时
品古观今呀
2025-07-23 14:34:27
0
阅读: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