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13岁的潘玉良被舅舅卖到妓院,妓院的老鸨嫌弃她长得太丑,不想要:“狮鼻、口阔、厚嘴唇,长得太丑,吃不了这碗饭!”
1895年,潘玉良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她的父母在她年幼的时候就双双离世,无奈之下,潘玉良只能来到舅舅家生活。
然而她在舅舅家生活的也非常痛苦,潘玉良的舅舅是一个赌鬼,舅母为人又尖酸刻薄,两人一不开心就会把心中的怨气撒到潘玉良的身上,对她非打即骂。
这让潘玉良从小生活的就十分艰难,为了让舅舅舅妈开心,潘玉良每天趁着天不亮就会到山上砍柴,给一家人准备早饭。
但潘玉良的舅舅并没有因为潘玉良的付出而感到内疚,他很快就把家产全输给了别人,眼看催债的马上就要上门。
这时,舅舅盯上了十三岁的潘玉良,第二天他便带着外甥女上街,准备把潘玉良卖到红楼里。
潘玉良自然知道舅舅的葫芦里打着什么算盘,但是她压根没有要跑的想法,与其整日里忍受舅舅和舅妈的殴打、谩骂,还不如到红楼中另谋生计。
然而妓院的妈妈看到潘玉良却紧紧皱起了眉头,妈妈直言潘玉良长着一副苦瓜脸,还是个厚嘴唇,我们这里收不了这样的姑娘。
听到此话的舅舅和潘玉良双双愣在原地,为了留在这里,潘玉良扑通一声跪下恳求妈妈收留自己,哪怕是做个洗碗做饭的丫鬟。
妈妈见潘玉良如此可怜,便用两袋大米把潘玉良给买了下来,也正是这段特殊的经历彻底的改变了潘玉良的命运。
因为潘玉良的长相丑陋,所以很少有客人翻他的牌子,老板见状,便让她先学些吹拉弹唱,以后当个艺妓也是好的。
潘玉良在艺术方面非常有天赋,经过不长时间的学习,她便能很好的掌握几种乐器,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她也成了当地有名的头牌。
1913年,红楼中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正是他,改变了潘玉良的悲惨命运,此人就是新一任盐都潘赞化。
潘赞化为人善良正直,他从来都不会来红楼这种烟花之地,但碍于其他官员的面子,他这次只能被迫前来。
潘赞化到来的那一天,潘玉良抱着琵琶唱了一首《卜算子》,潘赞化读懂了玉良的悲伤,两人便交谈了一番。
可谁料两人的交谈被旁边的盐商尽收眼底,为了讨好这位新上任的盐都,当天夜里,他们便找人将潘玉良送到了潘赞化的府邸。
潘赞化是个正人君子,他对玉良压根没有别的心思,随即他就命人将玉良送回红楼,但他担心红楼的妈妈不会让她好过,潘赞化在第二天便邀请玉良来湖边看风景。
正是因为潘赞化这善良的举动才没有让红楼的妈妈辱骂潘玉良,从这个时候起,潘玉良的心里终于感受到了一丝温暖。
第二天,潘玉良准时来到湖边赴约,两人当天聊了很多,潘玉良言辞恳切的请求潘赞化把她带走,她真的不想在这样的烟火之地继续呆下去了。
潘赞化也十分可怜眼前这个弱女子,最后他将潘玉良收留在了自己的府中,并且还为玉良赎了身。
起初潘赞化想还玉良一个自由,让她重新迎接新的生活,但玉良在这个世界上无依无靠,她压根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去哪里,无奈之下,潘赞化便将玉良收为小妾。
潘玉良就这样从一介青楼女子变成了富太太,但她并没有因此就变得失去初心,相反她还爱上了绘画,在画里,潘玉良能尽情释放自己的情绪。
潘赞化见玉良如此的上进,便给她找了一位私塾老师,潘玉良平日里一边学习文化知识,一边学绘画。
1918年,潘玉良顺利考上了上海美术专科学院,她在这里对于绘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毕业之后,潘赞化又将潘玉良送到了法国学习。
潘玉良当时和著名的画家徐悲鸿成为了同学,她不仅出色的完成了学业,又获得了意大利国际美术奖。
1929年,学成归来的潘玉良回国成为了中大艺术系教授,她在国内举办了多场画展,轰动一时。
当时很多人都非常欣赏潘玉良的画作,可随着关注度的不断增加,潘玉良过去在红楼的那段经历也被扒了出来。
这导致人们不再关心潘玉良的画作,反而开始攻击她的私生活,甚至开始无限的嘲讽她,最后潘玉良不堪受辱再次离开了中国,动身前往美国。
潘玉良的一生起伏转折,但她始终都没有放弃自己心中的坚持,这也让潘玉良活出了不一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