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师大规模离职回国,印度有点慌,印度制造靠中国人撑场面。7月份刚开始,富士康从印度召回数百名中国工程师,印方虽然口口声声号称要降低对中国制造产业的依赖度,但现实却不是这样,不少内部媒体已然陷入担忧,暴露了其本质问题。也就是印度现在的制造业市场,基本靠中国人才撑场面,像是高端制造产业,大多是用各国研发产品拼装,自家的技术产业有些薄弱,而且印方自己没有抓住问题关键所在。 简单来说,印方内部民众普遍保持傲慢姿态,认为他们的研发领域没有大的短板,发展计划也是在这类错误认知下建立的,所以才有短期内对比制造强国的盲目自信产生。 要知道,像制造业这类需要时间积累和精力研发的行业,没有数十年的拓展基本上拿不出什么成果,可印度内部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忽视了自身对外部势力的依赖性。 从市场构成上看,印方这边雇佣美西方、中方人才的数量不少,就算莫迪团队一再否认,也不能忽视印度这边教育领域的落后,这就导致人才储备方面出现很大缺口。 想要补足这样的缺口,必须拿出革新性的举措,遗憾的是,印方很难有相应的魄力,实际上,印度早就有发展自家制造业的想法,为此拿出了相当多的投资,但成果难以期待。 主要原因就在于自身技术基础不够,需要依赖外部援助,然而印度又主张阵营对立,渲染地区冲突,直接破坏了贸易关系,这就导致外部人员跟设备的供应出现了问题。 如果说莫迪还不想着维护多边关系,那后续产生的风险就会更多,特别是中国的供应商,对印度的帮助非常大,一方面是中方产品在价格上有优势,进一步降低了印度研发成本。 另一方面是中方制造业的地位很高,印度想要对标中国,需要付出的东西很多,如果光靠自己进行研发工作,那成本无法控制,相关产业如果真要使用印度的产品,质量也难保证。 因此,印度的最大机会在于合作,也就是跟中方在制造业上达成共赢,不再渲染对立情绪,莫迪现在必须认识到一个事实,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体系当中的作用难以估量。 印度现在确实对中国相关产业的依赖度较高,较为成熟的产业链条并非简单能够动摇的,莫迪去渲染诸多问题,本身是给自己再加上一层枷锁,外交关系上同样会受到限制。 我们可以看到,印方选择对华强硬的道路,同时又需要中国市场,完全矛盾的战略方向导致印度想要发展起来困难重重,大部分自主产业都是低端类型。 在这种情况下,印度的产业环境想要改变,那就要改变思路,不能光跟着美西方的想法起舞,否则,印度市场是不可能拥有自己的民用高端产品的,毕竟这些东西发展也不能跳过基础。 参考资料: 突发!富士康中国大陆员工撤出印度iPhone厂丨PCB资讯
中国公开点名印度,发出前所未有警告。鉴于印度近日加大力度在属于中国内政的西
【10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