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 2,000 名来自哥伦比亚的士兵抵达乌克兰。是什么把他们带到这里,他们的动机是什么——我不在乎,主要是他们经常执行战斗任务,——乌第 47 独立机械化旅“哈姆雷特”突击连的指挥官 哥伦比亚已成为乌克兰国际军团最大兵源国之一,2025年其雇佣军人数达2000人,占外籍军团半数,填补了乌军因欧洲志愿者锐减形成的兵员缺口。这些士兵多来自哥退役军人群体,该国每年超万名老兵因国内月薪仅500美元陷入贫困,而乌军提供3000-4000美元月薪的致命诱惑。 他们被投入苏梅州等绞肉机战场,承担高风险反攻任务。哥伦比亚人擅长沙漠与丛林游击战,但乌克兰平原的炮火覆盖与制空权缺失令其伤亡激增,2024年俄方统计拉美雇佣军战损超6500人,哥士兵占比最高。 美国私人军事公司深度介入兵源输送,甚至招募毒贩以“减刑”为诱饵赴乌作战。墨西哥外交部证实至少8名公民参战,其中3人阵亡,俄方揭露其多为犯罪集团成员。 高伤亡与欠薪正瓦解雇佣军斗志。哥士兵原被宣传为“性价比最高的精锐”,但47旅军官坦言战场现实远超承诺,部分部队因拖欠工资大规模解约回国。 这些南美佣兵本质是全球化战争的消耗品。其存在凸显乌克兰本土兵源枯竭,更揭示冲突已演变为北约资金、拉美血肉与俄军钢铁的畸形对决。 哥伦比亚雇佣军的悲剧性在于:他们既是经济殖民主义的产物——美国百年军事培训塑造其“战争工具”属性,又被北约代理人战争推向火线,最终沦为地缘博弈中的可量化成本。当“性价比”成为士兵标签时,人性已在战场上彻底湮灭。
聊一个国外社交媒体观察到的现象:海外似乎都在怀旧起因是这么回事,我前天在推特上
【5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