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下午,根据伊朗官方发布的消息,中俄伊三方代表将于周二(7月22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办三方会晤。
这是继3月的北京会晤之后,三方关于伊核问题的又一次高层互动。
那么如何看待这次会晤,三方又能够取得何种具体成果呢?
阿巴斯·阿拉格齐,伊朗外交部长,1962年出生,拥有德黑兰大学国际关系博士学位。
他早年担任伊朗驻日本和意大利大使,积累了丰富的外交经验。
2021年成为外交部长后,他多次代表伊朗参与伊核谈判,态度坚决,强调核计划的和平用途。
2025年6月以色列空袭纳坦兹设施后,他迅速组织修复工作,亲自到现场查看,表现出强硬的态度。
谢尔盖·里亚布科夫,俄罗斯副外长,1960年出生,长期负责核不扩散事务。
他在2023年金砖峰会上主张多边交流,6月空袭后公开批评美以行动,维护俄罗斯在中东的利益。
马朝旭,中国外交部副部长,1963年出生,曾任驻澳大利亚大使。
2024年喀山峰会期间,他与俄伊代表协调立场,2025年7月签署中伊能源协议,展现中国在伊核问题上的调停作用。
7月21日下午,伊朗外交部通过官方渠道发布消息,确认伊朗、俄罗斯和中国将于次日在德黑兰举行三方会晤,讨论伊核问题及联合国“快速恢复制裁”机制的潜在威胁。
这是继3月北京会晤后,三国再次围绕《联合全面行动计划》(JCPOA)展开高层互动。
2025年6月,美以对伊朗核设施的空袭导致纳坦兹和福尔多部分设施受损,伊朗随即以无人机和导弹回击,波斯湾局势一度紧张。
尽管6月底停火协议暂时缓解冲突,但伊核问题的核心——伊朗核研发与国际监督机制的分歧——仍未解决。
伊朗外交部发言人伊斯梅尔·巴格哈伊表示,此次会晤旨在为恢复JCPOA创造条件,同时应对西方制裁压力。
伊朗选择先与中俄会谈,反映其外交策略的优先级。
过去,伊朗在与美欧谈判前,往往先与中俄协调立场,以确保战略支持。
3月北京会晤中,三方已就反对单边制裁达成共识,此次德黑兰会晤进一步巩固这一立场。
伊朗希望通过中俄的国际影响力,在7月25日与英、法、德会谈及8月初可能的美伊间接谈判中占据主动。
国际原子能机构报告显示,伊朗高浓铀库存已接近武器级水平,引发西方担忧,而伊朗坚称其核计划仅用于和平目的。
此次会晤的时机紧迫,恰逢JCPOA部分条款将于10月到期,联合国“快速恢复制裁”机制可能被触发。
伊朗对此次会晤的期待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伊朗希望中俄在与美国的接触中扮演调解角色,推动美伊间接谈判。
6月空袭后,伊朗经济因制裁和设施修复成本承压,急需解除制裁以恢复石油出口。
伊朗提出,任何谈判须以2015年JCPOA框架为基础,解除所有单边制裁,并确保核设施安全。
俄罗斯明确反对美以军事行动,表示将在联合国安理会支持伊朗的合法权益。
中国则提出五点倡议,强调通过对话消除分歧,愿为谈判提供中立平台。
两国的表态为伊朗提供了外交空间。
,伊朗寻求中俄对美以潜在军事威胁的明确立场。
6月空袭暴露了伊朗防空系统的脆弱性,纳坦兹设施的修复工作耗资巨大。
伊朗希望中俄在安理会或其他平台上,公开反对针对其核设施的进一步打击。
俄罗斯承诺通过军事合作增强伊朗防御能力,包括升级S-400防空系统。
中国的立场更侧重外交,强调维护波斯湾航运安全,避免冲突升级。
两国的支持使伊朗在面对西方压力时更有底气,同时也为地区稳定注入一定信心。
第三,伊朗期待深化与中俄的经济和军事合作。
伊朗石油出口在制裁下受限,但中国仍是其最大买家,2024年中伊贸易额持续增长。
伊朗提出采购中国北斗导航系统,以减少对美国GPS的依赖,同时希望与俄罗斯在能源管道和情报共享领域扩大合作。
会上,三方讨论了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联合项目,包括中俄伊共同参与的国际南北运输走廊。
这些合作不仅缓解了伊朗的经济困境,也为三方在对抗西方制裁时提供了战略协同。
会晤结束后,三方发布《德黑兰声明》,重申支持JCPOA,呼吁暂停“快速恢复制裁”机制,并承诺推动8月初的美伊间接谈判。
声明虽未披露具体细节,但强调了通过政治外交途径解决争端的重要性。
伊朗官方媒体报道,此次会晤为伊朗争取了宝贵的外交主动权,特别是在与欧洲三国的后续谈判中。
国际社会密切关注声明的落实情况,认为这可能是重启JCPOA的最后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