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5年,宋徽宗死后,金兵将他的尸体放在火上烤了三天三夜,期间还不停地注水,最

品古观今吖 2025-07-23 11:26:26

1135年,宋徽宗死后,金兵将他的尸体放在火上烤了三天三夜,期间还不停地注水,最终从尸体里熬制出来了灯油,倒在了一个小水坑里,胆大的金兵还试了试,看能不能点的着。

赵佶这人,天生就是当艺术家的料。1082年出生,1100年坐上龙椅,一手创出风靡千年的“瘦金体”,画的花鸟到今天故宫都得当宝贝供着。

可他偏偏是个皇帝,皇帝要治国,他却迷上搜罗太湖石,举全国之力搞“花石纲”,运河上运石头的船队一眼望不到头。

老百姓田荒了、家散了,怨气冲天他不管,只顾着在皇宫里题诗作画。

他提拔的那帮人更绝:蔡京把国库掏空修园林,童贯仗着会拍马屁当上国防部长。

金兵的铁蹄都踏到边境了,这君臣还在琢磨怎么写贺寿词。

1125年,蓄谋已久的金国终于挥师南下,北宋的烂摊子一触即溃。短短两年,繁华的汴京城(今开封)成了人间炼狱。

1127年的“靖康之耻”,是中国历史上最惨烈的亡国悲剧。

太上皇赵佶和儿子钦宗连龙袍都没脱利索,就被金兵从皇宫拖出来。

后宫妃嫔、皇子皇孙三千多人,像牲口一样被铁链串着押往冰天雪地的北国。

史书记载,那些往日里十指不沾阳春水的贵族小姐,冻掉手指头的、半路被金兵折磨死的,尸骨都扔在荒野喂狼。

咱们说宋徽宗。 皇帝被废了封号,金国皇帝赐他一个恶毒的封号——“昏德公”。

从江南暖阁直接扔到黑龙江依兰的五国城,住的是地窨子,吃的是发霉的粟米。

冬天零下几十度,金人扔给他一件破羊皮袄,“昏德公,放羊去吧!” 有野史说,金国贵族宴饮时,常把他牵出来跳舞取乐。

一个文采风流的天子,尊严被踩得粉碎。

1135年四月,54岁的赵佶咽了气。金国对外说是“病亡”,可一个身心俱废的俘虏,死在苦寒之地也算意料之中。

关键来了——关于“熬人油”的恐怖传说,到底是真是假?

这故事最早是南宋人写的笔记《南烬纪闻》传出来的,说得有鼻子有眼。

但咱们得打个问号!金人对宋朝皇室的羞辱是真,但主要手段是精神折磨:让你穿囚衣、住狗窝、干苦力,彻底打掉你“天朝上国”的体面。

史料中根本找不到金人系统性地对俘虏尸体进行此类操作的记载。

人油点燃?现代法医学告诉我们,未经复杂提炼的人体脂肪含大量水分和杂质,根本做不成灯油,顶多在焚尸时短暂燃烧,要像点灯一样持久发光,技术难度太高。

当时的五国城天寒地冻,金兵哪来闲工夫和专业设备搞三天“炼油实验”?

说白了,这个传闻大概率是南宋民众悲愤下的产物。

金人屠城掠地的暴行是真的,国土沦丧的耻辱是真的,徽钦二帝受尽折磨死在异乡也是真的,人们就把这种深刻的痛恨与恐惧,凝结成了一个“尸骨熬灯油”的极端化符号。

与其说这是历史事实,不如说是那个撕裂年代里百姓的血泪控诉。

更讽刺的是,南宋朝廷的态度。 他儿子宋高宗赵构在杭州稳住脚跟后,给死去的父亲追封了华丽到眼晕的头衔——“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

名字越长,越像个遮羞布。这位“孝子”皇帝真有心北伐迎回父亲灵柩么?

看看他处死岳飞就知道答案了。南宋与金国打打停停,偏安成了主流,父兄的骸骨早就被忘在苦寒的东北。

一个帝王沦为阶下囚已经够惨,最后连死后的安宁都没能守住。

赵佶的悲哀远不止肉体消亡,而是他的名字在后世成了治国昏聩的代名词。

他点亮了中国艺术史的一盏明灯,却亲手烧毁了整个国家大厦。

所谓“熬人油”的骇人传说,终归只是历史伤口上凝结的一滴扭曲的血泪,提醒着后人:弄丢江山的人,在史书上连个清白的结局都是奢侈。

0 阅读:143

评论列表

用户13xxx61

用户13xxx61

2
2025-07-23 16:03

字如其人,实在用不到此人身上

猜你喜欢

品古观今吖

品古观今吖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