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关系未来估计难免会有一场较量,但现在中国为啥还不疏远俄罗斯?因为时机还不成熟。俄乌冲突仍在继续,中国适当帮俄罗斯稳住经济,但战争一结束,商品会迅速撤出,交易也会暂停,只保留国家层面的油气合作,守住基本盘。 这场打了三年多的仗,把俄罗斯折腾得够呛。西方的制裁像连环巴掌,打得俄经济踉踉跄跄。1-3月中俄贸易额虽说同比降了6.6%,可能源这块“压舱石”稳得很,俄对华原油出口占中国进口总量的15%以上。 中国企业在俄罗斯市场开疆拓土,汽车、家电、手机这些商品像潮水一样涌进去。2024年中国对俄汽车出口量暴涨200%,吉利、奇瑞在俄建厂,直接把日韩品牌挤到了墙角。 但这些都是“战时特供”,一旦俄乌停火,欧洲市场重新向俄开放,中国商品可能就得撤回来。就像2025年初,俄罗斯为了保护本土车企,突然提高进口汽车报废税,中国车商的利润一下缩水了三成。 西方总想撮合俄美搞“逆向尼克松战略”,可普京心里清楚,跟中国合作才能扛住制裁的狂风暴雨。去年5月中国领导人访俄,双方签了新版投资保护协定,还给能源合作上了“双保险”,既要保障油气管道稳定供气,又要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搞联合研发。 在北极航道开发上,中俄合作建港口、通航线,可中国同时也在跟挪威、冰岛谈合作,防止被俄罗斯“卡脖子”。 科技领域也是如此,哈工大跟俄罗斯高校联合发射卫星,可中国航天的核心技术从来没往外掏过。这种“既要一起吃肉,又要各自喝汤”的智慧,才是大国相处的真功夫。 等俄乌冲突这股寒潮过去,中国肯定会慢慢把商品撤回来,只保留油气这条“主动脉”。就像2024年俄气跟中石油签的协议,明确说了战争结束后要重新谈供气价格。 到那时,中俄合作可能会像北极的冰一样,表面看着坚固,实则暗流涌动。但在雨停之前,这把伞还得稳稳地撑下去,毕竟谁也不想被淋成落汤鸡。
中俄关系未来估计难免会有一场较量,但现在中国为啥还不疏远俄罗斯?因为时机还不成熟
青黛灵韵
2025-07-23 10:59:4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