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张大千散尽家财,弄到了三张飞机票。这架飞机,是最后一架离开成都的飞机。后来,齐白石和徐悲鸿,都给张大千写劝返信,可是张大千却无动于衷,反而开始了环球旅行…… 张大千不是那种只会照抄古人的画家。从小跟着母亲和姐姐学画,到后来拜师学艺,他打下了扎实的传统功底。山水、花鸟、人物,他样样拿手,尤其是泼墨泼彩的技法,简直让人眼前一亮。他的画既有古意,又有新意,难怪有人说他是“五百年来第一人”。 但张大千可不是光靠天赋吃饭的人。他跑去敦煌待了三年,临摹壁画,把唐代的艺术精髓揣摩得透透的。这段经历直接影响了他后来的创作,画风变得更大气、更自由。后来他还把西方的画法融入进来,搞出了中西合璧的风格。比如他在巴西住了那么多年,画里的热带风情就带着点异域味道,特别抓眼球。 张大千这人,性格真挺有意思。说白了,就是个不拘小节的性情中人。他爱吃爱玩,喜欢养宠物,猴子、鸟儿都养过,还特喜欢搜集古董字画。听说他家里经常高朋满座,朋友一堆,吃喝聊画,日子过得那叫一个热闹。不过,他也不是没烦恼,家里好几个老婆,孩子也多,经济压力不小。 1949年那会儿,国家局势乱成一锅粥,他散尽家财弄飞机票,有人觉得他是怕战乱,有人说他是不想被束缚。说实话,两种可能都有。他这人骨子里就向往自由,成都再好,也装不下他的大梦想。 1949年的中国,谁都清楚,那是啥样的年头。新中国刚成立,内战刚打完,整个社会都在动荡。张大千那时候已经名声在外,画卖得贵,朋友圈也广,可这乱世里,谁也保不齐明天会咋样。成都虽然是他待了好几年的地方,但战火一烧过来,谁不慌? 齐白石和徐悲鸿给他写信劝他回来,可能觉得他留在国内还能继续发光发热。齐白石那时候都快90了,德高望重,徐悲鸿也是画坛大佬,他们的话分量不轻。可张大千偏偏不听劝,直接飞去了香港,后来又辗转去了印度、阿根廷、巴西。这不光是逃难,更是他对自己人生的一次重新定义。 离开成都后,张大千开始了环球旅行,这段经历对他来说是个转折点。他先在香港待了段时间,画了不少作品卖钱维持生活。后来去了印度,研究那边的佛教艺术,又受到新灵感。到了阿根廷,他干脆在那儿买了个庄园,过起了“隐居”生活。但他可没闲着,画画、写字、种花,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再后来,他搬到巴西,住了17年。那段时间,他把中国画的技法和南美的自然风光结合在一起,创作了一堆让人惊叹的作品。比如他的泼彩山水,色彩大胆,气势磅礴,完全是他晚年风格的代表。有人说,他要是没出去走这一圈,可能不会有这么大的突破。 张大千的艺术成就,咱得好好说说。他的画不光是好看,更有内涵。他把传统国画推到了新高度,还影响了一堆后来的画家。他的泼墨泼彩技法,现在好多人都还在学。他晚年在台湾住了几年,教了不少学生,把自己的经验传下去,桃李满天下。 更厉害的是,他的作品现在拍卖价动不动就上亿,说明他的艺术价值经得起时间考验。他不是那种昙花一现的画家,而是真正在历史上留下了名字的人。 张大千为啥非要走?其实从他性格就能看出来。这家伙天生就不是个能被框住的人。他爱自由,爱冒险,愿意为了艺术豁出去。1949年那次选择,散尽家财换飞机票,不是一时冲动,而是他对自己人生方向的坚持。齐白石和徐悲鸿劝他留下,他不为所动,不是不尊重他们,而是他有自己的路要走。 他后来的环球旅行也证明了这一点。换成别人,可能早就找个地方安稳下来了,可他偏不,跑到世界各地去闯荡。这份勇气和对艺术的执着,真不是谁都有的。
1949年,张大千散尽家财,弄到了三张飞机票。这架飞机,是最后一架离开成都的飞机
墟史往事
2025-07-23 09:17:44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