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女知青黄丽萍带着农村丈夫回到了娘家,丈夫一进门,就看到了墙上的照片,

玉尘飞啊 2025-07-23 01:25:37

1973年,女知青黄丽萍带着农村丈夫回到了娘家,丈夫一进门,就看到了墙上的照片,他大吃一惊,急忙询问妻子,得知这竟然是妻子的父亲,没想到,他立马向妻子提出了离婚,这究竟是为什么?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73年开春,东北的风还带着冰碴子的凉气,黄丽萍的心却热腾腾的。她终于要带着结婚几年的丈夫,回宁波老家见爸妈了。 天没亮她就爬起来,一遍遍清点从北大荒带来的山货,干蘑菇、黄花菜,都是自家地里产的“硬货”,恨不能把这几年的思念和黑土地的情谊都打包带走。 丈夫王大成呢?这个平日里顶天立地的汉子,对着锃亮的火车车窗,一遍遍捋他那身浆洗得发白的中山装,手心汗津津的。第一次见岳父岳母,还是城里的大干部家,他心里直敲鼓。 火车哐当哐当走了几天几夜,终于驶进江南水乡。进了熟悉又有些陌生的家门,王大成的脚像生了根,挪不动窝儿。丈母娘搂着女儿,泪水吧嗒吧嗒往下掉,他也跟着眼眶发热。 屋里窗明几净,处处透着大城市人家的讲究,跟他那北大荒的泥草房是两重天。他紧张得手脚都不知道该往哪儿放,黄丽萍悄悄握紧他那双粗糙的大手,那温度,才让他稍微定了定神。 就在他眼神不安地扫过雪白墙壁的时候,目光猛地钉在墙上一张照片上。照片里的人,穿着笔挺的旧军装,眼神锐利得像鹰。 王大成的脑子“嗡”的一下,全身的血都涌到了头顶,这面孔他太熟悉了!村里大队部糊墙的旧报纸上,公社发下来的英雄画报里,这位威严的将军不知见过多少回。他做梦都想不到,画报里的大英雄,会是自己妻子的亲爹。 王大成嘴皮哆嗦着,喉咙发干,好不容易才挤出句话:“丽萍……这墙上……” 黄丽萍轻轻点点头:“嗯,是我爸。” 这声“嗯”像一块烧红的烙铁,烫得王大成心口剧痛。 巨大的震惊过后,是排山倒海的自卑,自己是谁?一个穷沟沟里刨食的泥腿子,家里穷得结婚都要欠队里债,老爹死得早,老娘拖着仨小子苦熬。而丽萍呢?人家是将军的掌上明珠!根正苗红的革命后代!自己这条件,哪里配得上人家? 以前只知道丈人是个老干部,以为顶多是个县里领导,万万没想到是天上星星一样的人物。 过去几年的点点滴滴全涌上来,难怪她做事总有股说不出的稳当劲儿,认准了路九头牛拉不回;难怪再苦的日子,她从不怨天尤人,咬着牙带着他熬,把个苦寒的北大荒生生过出了奔头。原来,那都是老将军骨子里的硬气,淌进她血脉里了。 巨大的压力像磨盘一样碾着他,越琢磨越觉得自己耽误了丽萍。人家原本该是城里的金凤凰,却跟着自己扎在泥里。 一股热血冲头,王大成猛地抬起头,眼里是痛下决心的慌乱:“丽萍……要不……咱俩……离了吧?” 这句话把屋里的人都镇住了。 黄丽萍没有着急辩解,更没有生气,只是把丈夫那冰凉抖个不停的手,握得更牢更紧。她知道,这个憨厚的男人是被吓住了,是被横在眼前这道看不见的“门槛”绊住了。 这份无言的紧握,比千言万语更有力量,王大成紧绷的心,看着妻子平静温和的眼睛,终于一点点松开。 几天后,将军父亲黄思深少将特意和女儿长谈了一次。这位一生传奇的老将军,看着女儿的眼睛,问她对以后有啥打算。黄丽萍没有丝毫犹豫,她拉着丈夫的手,语气比脚下的黑土还要踏实。 “爸,我们打算回北大荒。” 黄思深那双阅尽沧桑的眼睛凝望着女儿,看着女儿眼中那份坚定和平静,再看看一旁紧张却同样朴实诚恳的女婿,他那张严肃的脸上,慢慢绽放出欣慰的笑容,轻轻点了头。 火车汽笛再次鸣响,载着黄丽萍和王大成回到了他们的北大荒。这里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冻土难刨的苦寒之地。 农场建设得像个样子,日子有了热气腾腾的劲头,他们把根更深地扎进了黑土地里,用心血浇灌每一垄庄稼,也浇灌着他们简单却坚韧的家。 信息来源: 《当代中国》丛书之《农垦卷》 (当代中国出版社)

0 阅读:65
玉尘飞啊

玉尘飞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