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沙的哭声与笑声:一场被摆拍的悲剧。 在硝烟尚未散尽的加沙城,7月的阳光透过残破的窗户,照进一间拥挤的公寓。10岁的萨拉站在手机镜头前,努力绷紧小脸,用颤抖的声音念出台词:“加沙,一切都不复存在。它已经变成一座鬼城。哈哈哈哈哈哈……” 她的父亲在一旁面对着手机镜头,轻声提醒:“表情要悲伤一点,别笑!”可萨拉和姐妹们还是没忍住,咯咯笑成一团。这场“悲剧表演”不得不重来第三遍。 这是7月21日上传到社交平台的一段短视频。画面里,萨拉的家墙壁斑驳,家具简陋,但她的衣服干净整洁,脸颊圆润,与“鬼城”的台词形成微妙反差。评论区很快沸腾,有人痛心疾首,有人愤怒质疑:“如果加沙真的‘不复存在’,这家人如何在完好公寓里拍视频?” 类似的“摆拍卖惨”在加沙并非孤例。过去半年,某网红博主靠发布“废墟求生”视频涨粉百万,后被扒出镜头外的餐桌上摆满水果;另一名“流离失所”的儿童演员,被网友认出在不同账号里“扮演”了三个家庭的孤儿。 “战争是真实的,但表演也是真实的。”当地媒体人阿马尔透露,一些NGO按点击量向拍摄者支付报酬,“哭泣的孩子能换到更多捐款,所以有人教他们怎么哭得撕心裂肺。”联合国报告显示,加沙人道援助物资中,30%的食品包和药品被黑市转卖,而摆拍视频成了最好的“销售广告”。 讽刺的是,真正的悲剧往往沉默无声。在加沙南部汗尤尼斯的临时帐篷里,因空袭失去双腿的男孩艾哈迈德从未出现在热搜中。他的母亲攥着空药盒苦笑:“我们连手机都没有,谁会来拍我们?” 当萨拉的笑声通过算法传遍全球,流量经济的齿轮正将苦难碾成碎片。人们消费着精心设计的悲情,却对角落里的真实呜咽充耳不闻。或许,比战争更荒诞的是,在这个时代,连绝望都需要演技。
就在刚刚俄对欧禁令再升级!欧盟急了!2025年7月23日,俄罗斯外交部突然
【39评论】【3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