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邓颖超去世后,她的秘书赵炜向中央提出了四个要求,然而中央回应称:“即便

幽默风趣乐开怀 2025-07-22 19:39:13

1992年邓颖超去世后,她的秘书赵炜向中央提出了四个要求,然而中央回应称:“即便我们同意,人民也不会同意!”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92年7月11日,88岁的邓颖超在北京安静离世,她的一生为国家和人民倾注了全部心血,离世后留下的,不只是一个伟大人物的告别,更是无数人心中无法弥补的空缺。 她没有子女,也未曾为自己留下任何私产,但她的身影却深深烙印在这个国家的历史中。 多年前,周恩来去世后,邓颖超便开始考虑自己的身后事,她始终认为,身为共产党员,生是为人民服务,死后不应给党和人民添麻烦,1978年,她亲笔写信给中央,明确提出自己的丧事安排。 信中写得清楚,要求遗体解剖后火化,骨灰撒掉,不保留遗物,不设灵堂,不搞追悼会。 她希望自己的住宅交还国家,不搞故居或纪念馆,也不允许因为她的关系,去照顾自己的亲属,1982年,邓颖超对这封信的内容进行了补充和重写,态度一如既往地坚定。 邓颖超生活简朴,对物质毫无奢求,在外视察或工作时,她常带着家里装着杂粮的小袋子,随身食用,无论走到哪里,她都要求尽量不麻烦地方干部和群众。 邓颖超平时穿着打扮也极为朴素,那件穿了多年的黑色西装,是她最常穿的衣服,甚至已经破旧不堪,但她从不更换,对于身边人对她生活条件的关心,她总是轻描淡写地回绝。 陪伴她多年的秘书赵炜,既是工作上的得力助手,也是她身边最亲近的人,赵炜始终铭记邓颖超的叮嘱,对邓颖超的身后安排格外上心。 邓颖超多次交代,无论将来发生什么,都必须把这些要求报告给中央,赵炜一直默默守护着这些承诺。 1991年,邓颖超因病接受手术,手术前,她特意交代赵炜,如果病重抢救无望,绝不要强行抢救,更不要采取任何延长生命的措施,她认为,那样只会增加痛苦和浪费国家的资源。 她甚至提到,国外有“安乐死”一说,如果可以,也愿意如此离去,她的想法,始终是为国家、为他人多想一分,哪怕是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 邓颖超的病情在1992年进入最后阶段,7月11日凌晨,赵炜和医护人员守在她的病床前,邓颖超在熟睡中平静地走完了人生最后的旅程。 赵炜忍着悲痛,履行了自己的责任,她按照邓颖超的遗愿,将邓颖超生前多次提到的四个请求正式向中央报告。 这四个请求是:不在家中设吊唁场所,不搞遗体告别仪式,工作人员不守灵,不邀请外国友人来北京吊唁,这些要求与邓颖超生前的作风一脉相承,都是不愿劳烦组织,不愿惊动群众的体现。 中央收到请求后,态度非常慎重,邓颖超一生为党和国家作出巨大贡献,中央深知她的心愿,但从领导到普通干部,再到广大群众,所有人都对她怀有深厚的感情。 中央领导人认真考虑后,表示即使中央同意这些请求,人民群众也不会同意,全国各地的同志们,自发希望能向这位令人敬重的长者表达最后的告别。 最终,中央决定,在西花厅挂起邓颖超的遗像,不发正式通知,但亲朋好友和群众可以自发前来吊唁。 遗体告别和守灵的事宜由中央统一安排,采取分批前往八宝山的方式,工作人员也轮流守灵,既照顾了她的心愿,也给予了群众表达哀思的机会。 对于外国友人,中央决定由对外友好协会在有关驻外使领馆设立专门的吊唁处,避免大规模的集中活动。 7月17日,邓颖超的遗体在八宝山火化,她身穿那件破旧的黑色西装,纽扣已少,边角破损,照样依她的遗愿穿在身上。 当天,北京到八宝山沿途,数以万计的群众自发站立路旁,送别这位他们心中的邓大姐,道路两旁,许多人含泪致敬,不断有人低声啜泣。 火化后,赵炜依照邓颖超的遗愿,捧着骨灰乘船前往天津,在海河之上,赵炜将骨灰撒向水面,随行的同志们也撒下了月季花瓣,邓颖超的骨灰随风而去,正如她和周恩来曾经期望的那样,融入祖国的大地和江河。 这一切,既是对邓颖超遗愿的尊重,也是对她一生清廉、俭朴和奉献精神的最好告别。 邓颖超的故事,被无数人传颂,不是因为隆重的仪式,而是因为她用一生践行了共产党人的信仰和情怀,她走了,但她留下的精神,留在了人民心中。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极目新闻——她的骨灰装进了周总理用过的骨灰盒里:今天,“邓大姐”离开我们31年了

0 阅读:0
幽默风趣乐开怀

幽默风趣乐开怀

幽默风趣乐开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