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一个屹立在世界之林中的“红色巨人”苏联轰然倒塌,有人说是因为它

小嘴巴侃军事 2025-07-22 19:04:35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一个屹立在世界之林中的“红色巨人”苏联轰然倒塌,有人说是因为它积蓄已久的弊病,但也有人将这些罪责都放在了一个末代总统戈尔巴乔夫的身上。 而在彼时,身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却有着十分微妙的反应,那么,苏联到底是怎么轰然倒塌的?当时的美国又是怎么想的呢? 1、轰然倒塌的“红色巨人” 苏联这个国家名称自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起就和美国共同出现在国际社会中,两者甚至在那之后形成了长达几十年明里暗里的对抗局面。 这是上世纪长期存在的两极格局,也是我们常说的冷战期间,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美苏两国的对抗逐渐发生改变。 出人意料,倒下的不是建国没有几年就获得世界强国名头的美国,而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要知道,这个“红色巨人”从诞生之日起,就让世界各国看到了除了资本主义世界之外的发展可能,许多国家甚至因此也步入了社会主义道路中,其中就包括中国。 但谁曾想到,曾经红极一时的社会主义大国竟然会在自我改革中逐渐走向末路,到最后走向了解体的道路,不禁令人唏嘘。 而这个时候,几乎所有人的焦点都放在了那个最后进行改革的总统戈尔巴乔夫身上,甚至有不少人痛批他改革的错误性。 但问题是,苏联的解体真的是戈尔巴乔夫一人改革所致吗?他当时的改革措施又是怎样的? 2、是祸首还是功臣? 苏联解体之后,人们对于苏联末任总统戈尔巴乔夫的评价大多是斥责他改革的失败,直接的葬送了苏联前程,但如果就现实来说,或许还有另一种可能。 说来也很凑巧,戈尔巴乔夫这个末代总统正好赶上苏联各方面都出现问题的时候接过了手,那就难免会受到外界的非议了。 但当我们仔细了解到他的改革政策之后,才知道他到底冤在哪里又错在哪里。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说戈尔巴乔夫是导致苏联倒台的罪魁祸首,这个帽子未免扣的有点太大了。 戈尔巴乔夫,出生在苏联南部的一个村庄里,其本身的能力有目共睹,所以在1985年成为苏联的最高领导人之后,他果断进行了改革行动。 其实如今看来,他改革的几个大方向确实没有什么问题。就好比对苏联一直十分关键的经济问题,那是从建国之初就留下来的隐患,仅靠他一个人的改革是无法彻底除根的。 所以,在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后,他为保稳妥还是先奉行了前辈总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而在这样的体制之下,民众的生活没有丝毫的改变,该拿着粮票兑换生活用品还是拿着粮票,眼看着经济越来越低迷,每天也只能维持温饱。 这显然与民众之前对戈尔巴乔夫这个新总统的印象是不一致的,所以在后期,戈尔巴乔夫引入了西方的市场经济,希望以此来活跃国内的经济氛围。只不过,戈尔巴乔夫没有想到,市场经济的引入不仅没能调动经济活性,反而搞得苏联的经济成了一个半吊子,既没有市场,也没有计划,所有人都好像屋头的苍蝇一样,乱飞。 既然经济混乱了,那就搞政治吧,但偏偏这个时候出来了一个叫叶利钦的人,他就着戈尔巴乔夫宣布的言论自由,公然的发表自己的言论,获得了大多数人的支持。 恰巧这个时候,人民已经厌烦了过去单一死板的政治制度,开始对过去的前辈指名道姓,政治氛围倒是活跃了,但传达出来的却是苏共的政治制度不行的声音。 3、大洋彼岸的反应 从戈尔巴乔夫的政治和经济改革制度上来看,引入西方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公开性的言论自由,都没有错,毕竟有的错就得人民指证出来才能改正。 但他的问题就在于其政策的行使太过死板又不彻底,导致计划和市场兼容不到一起,公开的言论自由却彻底放开了,最终导致国内社会逐渐混乱,而他这个苏共的领导人自然也逐渐失去了威信。 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说,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政策大方向倒是没问题,就是实际的执行就像隔着靴子挠痒,既不治标也不治本,最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至于说他是罪魁祸首的,倒是言过其实了。 最终,这走向逐渐偏离轨道的改革到底还是在1991年的时候撑不住并倒下,而当戈尔巴乔夫辞职的声音传到大洋彼岸的美国时,他们内心便产生了一种格外微妙的心情。 在苏联解体之前,美苏两个大国可以说是分属两个阵营的世界大国,双方在这几十年间从科技领域斗到了航天、经济等各种领域,虽各有胜败,但难免消耗了自身的国家实力。 所以,在听到苏联解体的消息之后,美国的第一反应大概率是庆幸的,庆幸终于可以不用再和苏联进行一对一的对抗,庆幸终于可以不用消耗大量的精力提防苏联的超越。 但随之而来的就是担忧了。彼时的苏联虽然是一个国家整体,但本质上其实还是一个个小国联盟在一起才形成的国家,如果一旦倒台,那么美国面临的就是多个散落分布的小苏联国家了。 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以前美国只需要竭尽全力与苏联进行对抗,但现在要同时应对来自几十个国家发出的招数,甚至他们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被进攻。 这样的感觉对于美国来说并不太好,他们也因此陷入了矛盾之中。不过总的来说,苏联的解体到底还是改变了世界两极争霸的格局,让世界回归统一有了可能性,只能说是时代大潮所致。 至于对各界对戈尔巴乔夫的不同评价,不同的历史时期就有不同的评价和感受,究竟是祸首还是功臣,见仁见智而已。

0 阅读:15
小嘴巴侃军事

小嘴巴侃军事

小嘴巴侃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