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到1998年,这三年是郭立文的哈慈集团飞速发展的三年,凭借着“哈慈五行针”这款王牌产品,哈慈的股价也是一路高涨。那时候,也有人看好哈慈的行情,在1996年果断入手。如果是在三年内,哪怕是五年内及时抛售的话,也会赚得盆满钵满。 哈慈的快速增长期,可以说是来得快,去得也快,这股风,最猛的时候也就刮了三年。 根据当年《中国经济周刊》刊发出来的数据显示: 1996年:每股的收益是六毛钱; 1997年:每股收益有四毛五; 1998年:每股收益四毛七。 哈慈,也是当年咱们国内医疗保健行业,首个上市的公司。 1998年哈慈股票疯涨到30元,这使得郭立文的事业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和膨胀。他开始踏上了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哈慈的腾飞是在1997年,这一年,郭立文去国外考察商业模式的时候,接触到了电视购物。他敏锐的嗅觉立马就觉得这是个商机,回国之后,他在四川的分公司进行试点试验。没想到,效果是立竿见影,而且取得的成绩也超出了郭立文的意料。 那一年,四川分公司通过电视购物这个形式,销售额翻了好几倍。 于是乎,他就在全国的各大有线电视台,通过电视购物进行轮番轰炸。大家伙肯定都有印象,那时候只要打开电视,每天都能看到“哈慈五行针”的广告。通过这种新颖的方式,1998年这一年,哈慈五行针就卖火了。 1998年这一年,哈慈的净利润高达近1.5亿元,这可是净利润。而且,仅仅是在1998年的上半年,就创下了一个跌破眼球的记录:一天回款1180万元。 也正是这种快速回款的模式造就了哈慈,也最终毁掉了哈慈。 从1999年开始,郭立文开始了多元化的经营道路。但是,他花费巨资投资的十几个项目,比如绿色猪肉、酒店、疗养院等等,都不是能在短期内就能回款的项目。时间一长,哈慈的资金链也开始短缺了。 最终,他只好卖了自己一手养起来的哈慈,变现去国外生活了。
为什么有钱人炒股更容易赚钱?不是他们运气好,而是规则就这么定的。举个例子:一个人
【14评论】【2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