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学算是白上了!2024年,一男子去寺庙上香,发现功德箱上有个二维码,灵机一动,

任霞琴叙社会 2025-07-22 16:20:59

这学算是白上了!2024年,一男子去寺庙上香,发现功德箱上有个二维码,灵机一动,把自己的收款二维码神不知鬼不觉的贴了上去,陆续将30000元收入囊中,本以为这事天知、地知,结果被帽子叔叔抓获了。

“我以为这就是个没人管的空子,谁能想到扫个码也能被抓……”面对民警的询问,李某低着头反复嘟囔着这句话,没人能想到这个把寺庙功德箱二维码换成自己收款码的“机灵鬼”,竟是毕业于名校的法学硕士。

2024年春末,陕西宝鸡法门寺景区的香火依旧旺盛,朱红色的殿宇在暖阳下泛着温润的光,香客们手持香火,虔诚地在功德箱前投币、扫码,铜钱碰撞的脆响与手机扫码的“滴”声交织成一片,仿佛连空气里都飘着对愿望成真的期待。

李某也是香客中的一员,那天他跟着人流走进寺庙,在大雄宝殿前的功德箱旁驻足,当他看到箱体上贴着的收款二维码时,一个“灵感”突然冒了出来,要是把这个码换成自己的,香客们扫码的钱不就流进自己口袋了?

这个念头一旦生根李某就开始琢磨实施细节,他先是假装虔诚地在功德箱前跪拜,眼睛却飞快地扫视四周,趁周围香客被殿内的佛像吸引、暂时没人留意这边时,他迅速掏出提前准备好的手机收款码贴纸。

那贴纸是李某前一晚熬夜设计的,尺寸、底色都和原二维码相差无几,只在角落加了个几乎看不清的小标记,他觉得这样既“保险”又方便自己日后辨认。

李某用指甲轻轻抠下原二维码,动作快得像抹掉灰尘,再把自己的码对齐贴上,还用指腹反复按压边缘,确保贴纸服帖得像从没被动过手脚,做完这一切他甚至还对着功德箱拜了拜,仿佛在跟“新搭档”打好关系。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某像上班打卡一样往寺庙跑,他不敢天天来怕引起管理员怀疑,总是隔三差五选在香客最多的时段出现。

每次到功德箱旁李某都装作烧香许愿,膝盖往蒲团上一跪就是十分钟,实则用藏在袖口里的手机悄悄查看收款记录。

看着余额里不断增加的数字,从几十到几百,再到几千,他的心像被蜜糖裹住,完全忘了自己法学硕士的身份,忘了法律课堂上老师讲过的“盗窃罪构成要件”,更忘了寺庙里“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楹联。

直到一个月后,寺庙管理员老王对账时发现不对劲,按理说旺季香火钱不少,可实际到账金额却少了一大截,账本上的数字像块石头压得他喘不过气。

老王调看监控,这才发现那个总在功德箱附近徘徊的灰衣男子形迹可疑,他每次来都不怎么烧香,眼睛却总往功德箱上瞟,走之前还要绕到侧面“整理衣角”。

民警介入调查后,顺着收款码的账户信息,很快锁定了李某,当民警敲开他家门时,李某还在盘算着“再干一票就收手”,桌上散落的收款记录和那张被换下的原二维码,成了最直接的证据。经查,李某通过偷换二维码,累计非法获利3万余元。

消息传开后网友们的讨论炸开了锅,有人调侃:“法学硕士?这操作是把专业课都还给老师了吧?《刑法》第264条是不是没背过?”

还有人痛心:“寺庙是清净地,这都能下得去手,良心不会痛吗?香客扫码的时候,心里想的可是求平安求顺遂啊!”

寺庙的功德箱,装的是香客的心意,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李某的行为,偷的不仅是钱财,更是对信仰的亵渎。

当法律的利剑刺破这场“聪明”的骗局,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人的堕落,更是对“知法犯法”最生动的警示。

学历从来不是违法的“保护伞”,侥幸心理更不该成为触碰红线的理由,希望这场闹剧能让更多人明白:无论学历多高、心思多“巧”,只要踩了法律红线,佛祖不会保佑,警察一定会找上门。

你觉得,这场“二维码骗局”给我们敲响了哪些警钟?来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吧。

0 阅读:138

猜你喜欢

任霞琴叙社会

任霞琴叙社会

欢迎关注,最敬业的社会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