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被永久开除党籍的国歌词作者田汉,在狱中结束了70载的生命,过了7年,他的妻子才得知,大家都说他走得冤,妻子却说:“他有福气啊,”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68年,田汉在狱中度过了生命的最后时光,那一年,他已经七十岁,被永久开除党籍,冠上反革命的罪名,被投入牢狱,家人以为他还活着,盼望有一天能听到他的消息。 直到七年后,家属才被通知,他已经在狱中去世,别人都说他冤,妻子却说了一句让人意想不到的话,说他有福气。 田汉出生在湖南长沙县的一个农家,父亲早逝,家境贫寒,年幼时,差点辍学,是舅舅帮他出了学费,他才继续读书。 从小喜欢戏曲与诗文,少年时就改编过传统戏剧,他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社会的关注,贯穿了他的一生。 1916年,田汉赴日本求学,他在东京接触到西方戏剧,阅读了易卜生、契诃夫的剧作,他不迷恋异国文化,更没有忘记自己的民族。 在日本时,他常常参与在日华人社团,关心祖国的变革,艺术与民族意识,在他心里从未分开。 回国后,他与易漱瑜一起创办《南国》文学刊物,后来成立了“南国社”,他创作的话剧,常常揭露社会黑暗,批判旧制度。 这些作品引起了关注,也惹来了国民党的监视,1930年,“南国社”被查封,他的剧本被扣上激进文艺的帽子,他继续坚持创作,始终没有改变立场。 1932年,他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相信,文艺也是革命的工具,他开始创作带有强烈社会批判性的剧本和歌词。 1934年,他写下了《风云儿女》的剧本,电影上映前,他在读完剧本后情绪激动,提笔写下了那首后来传遍全国的《义勇军进行曲》,他没有反复推敲,仅凭一股激情,很快就写出了歌词。 聂耳看到歌词后,深受触动,主动为这首歌谱曲,两人的合作,成就了这首传唱百年的歌曲,电影上映那天,观众听到这首歌,纷纷起立,许多人落泪,这首歌成为抗战中的精神象征,在前线和民间广泛传唱。 抗战时期,田汉带领剧团奔赴各地,创作和表演鼓舞人心的剧目,宣传抗战,日军侵占上海后,他发起成立了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继续坚持创作与演出。 在南京老虎桥监狱服刑时,他甚至用窝头当道具,带领狱友排练话剧,他的创作从未停止,哪怕身处囹圄。 新中国成立后,他参与政协筹备,担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和文化部戏剧局局长,他提倡戏曲改革,主张吸收新元素,让传统戏曲焕发新生。 他提出的“三改理论”对戏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既关注戏剧创作,也致力于人才培养,推动成立了国内第一所戏曲学校,为中国戏曲培养了大批人才。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局势剧变,田汉被打成“反革命文艺黑线代表”,关押在北京监狱,他被剥夺治疗,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的他,身体状况每况愈下。 被捕后,他用米汤蘸着纸写下了三百多首诗,许多是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和对艺术的坚守,1968年12月10日,他在狱中去世,监狱方以“李伍”这个假名登记,骨灰无人认领,他的死讯被封锁,家属被蒙在鼓里。 田汉的儿子在运动中公开与他划清界限,他曾在食堂被骨头噎住,吐出食物,被有心人当作反对政府的证据,逼迫他把吐出的东西吃下去。 种种荒谬的经历,令他备受羞辱,亲人割席,朋友离散,他在屈辱与孤独中忍耐着。 1975年,家属才得知他的死讯,消息传来时,他的母亲早已去世,临终还盼着见儿子一面,家中属于他的书籍和手稿被查抄焚毁,许多珍贵资料付之一炬。 四年后,田汉平反,追悼会没有遗像,妻子四处寻找,终于在新华社的旧档案中找到一张近照,用作遗像。 田汉的妻子安娥,说他有福气,有人不理解,但她知道,在那个时代,死亡是一种解脱,田汉未能熬过风暴,免去了更深的苦难,这或许就是命运给予他的最后的善意。 田汉留下的,不是仇怨,而是那首在战火中诞生、在苦难中传唱的《义勇军进行曲》,他的名字,与国歌一起,留在了历史深处,他的一生是民族与艺术的缩影,他的坚持没有白费,他的信仰穿越了时代的黑暗。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系列|百年人物像赞——田汉
1968年,被永久开除党籍的国歌词作者田汉,在狱中结束了70载的生命,过了7年,
幽默风趣乐开怀
2025-07-22 15:10:1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