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了四个儿女轮流养父母,没到半年,80父母主动提出去养老院生活。 张大妈和老伴有四个子女,两个儿子两个闺女。 年轻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张大妈和老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供养了大儿子和小儿子念了大学。 两个女儿一个读完了中专,最小的女儿实在是没能力了,读完了初中出去赚钱了。 张大妈本想着让已经工作的大儿子出钱供养小女儿读书,可是大儿子刚参加工作还要成家立业。 老伴说,就这一个女孩子了,不读书也没关系了,上班赚钱也不是坏事。 几个孩子也都算有出息了,对张大妈两口子也算孝顺。 两个儿子和女儿都在外地工作,只有小女儿后来回到张大妈身边。 张大妈老两口很多事情都是小女儿给处理的。 其他的孩子都是逢年过节的时候拖家带口的回来看看张大妈老两口,也会给老两口带回一些吃的喝的。 老两口总会是夸孩子们孝顺,每次儿子和大女儿回来的时候,村里人都羡慕的不得了。 尤其是,儿女们都买了车以后,每次回家都是开着车回来没让他们老两口觉得很有面子。 唯一让他们不满意的是小女儿的态度。 小女儿总是抱怨他们,说哥哥姐姐们的就是嘴上的“孝顺”,其实什么事都没有给爹妈解决过。 张大妈老两口有个头疼脑热的小毛病,都是小闺女带着他们去医院。 张大妈还不让小女儿告诉其他孩子,说他们在外面忙,知道了除了担心之外帮不上忙。 小女儿却不同意,说就是哥哥姐姐帮不上忙,也要让他们知道。 有时候小女儿就打电话告诉哥哥姐姐们,张大妈为这事没少教育小女儿不懂事。 虽然,小女儿出力最多但却成了和父母关系最糟糕的一个。 张大妈两口子觉得小女儿最不孝顺,觉得就是因为小女儿没文化,没有大局观。 后来,张大妈老两口年纪大了,老伴还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张大妈血压高、糖尿病。 张大妈就在儿子和女儿们回家过年的时候,提出了她和老伴的养老问题。 几个孩子都沉默了。 最后还是小女儿说,实在不行就让哥哥姐姐们每家每月出3000块钱,她不去工作了归家照顾父母。 大儿子想了想没同意。 大儿子说,父母腿脚还灵便,不行就各家轮流养老,每家一个月,这样父母可以在不同的城市看不同的风景。 张大妈觉得大儿子这主意也不错,自己和老伴还有退休金,在儿女家住吃不多也花不了孩子们几个钱。 如果听小女儿的意见,孩子们有房贷、车贷,如果再出3000块钱给他们养老就太辛苦了。 小女儿没吭声,只说是那就按照年龄大小轮着养老。 结果,没过半年,张大妈就主动提出要去住养老院了。 原来,张大妈在大儿子家住的时候,大儿媳妇已经退休了,每天和公婆住到一起觉得非常不适应,毕竟以前一年只见2、3天。 如今要天天见面就受不了了,彼此的生活习惯不同,张大妈又吃不惯大儿媳妇做的饭菜。 慢慢的就有了矛盾,张大妈在大儿子面前告了几次状以后,大儿媳妇干脆就躲了出去。 大儿子要上班还要回家照顾父母,本就需要别人照顾的大儿子就有了怨言。 还没到时间,就给二儿子打电话说他没时间提前把张大妈两口子送到了二儿子家。 二儿媳妇娘家妈也需要人照顾,张大妈老两口去了以后,根本忙不过来。 二儿子本来血压就高,还要伺候父母。 正赶上张大妈生病住院,二儿子忙前忙后的伺候了一周,就也病倒了。 张大妈老伴只好自己照顾张大妈和大儿子。 好不容易熬到一个月,张大妈和老伴去了大女儿家。 大女儿看到病恹恹送过来的张大妈,对着两个哥哥就是一顿抱怨,还打电话指责两个哥哥。 为这事,三个孩子吵成了一团。 张大妈和老伴心里很不安,觉得是因为他们才让孩子们不和睦。 在大女儿家住好不容易住了一个月,也忍受了大女儿的每天絮叨。 说张大妈没来的时候,她还能帮儿子带孙子,现在孙子也不能看了,还要每天照顾他们两个人。 本来大女儿的腰椎就不好,现在更是腰疼的厉害。 张大妈和老伴去了小女儿家,小女儿听着张大妈对哥哥姐姐的抱怨,一点也不同情他们。 小女儿说,还不如一开始听她的,父母在老房子养老,哥哥姐姐们出点钱就好了。 张大妈又不高兴,说小闺女就是掉钱眼了,整天就知道钱。 小女儿也不高兴,女婿也说张大妈他们偏心。 平日里就是他们两口子出力最多,还没落好。 张大妈和老伴觉小女儿家住的也不顺心。 在住了半个月后,老两口打听了镇上有家不错的养老院,老两口商量后决定去住养老院。 退休金不够的部分,让几个孩子给他们平摊。 张大妈把这个想法和孩子们说了以后,儿女们这次出奇的一致没有反对。 大儿子还做主,让几个弟弟妹妹一次性的给张大妈补齐了一年的差额。 张大妈心里不是滋味。 不知道该庆幸儿女们孝顺,还是冷漠。 生活,总有一些不得已和相比较之下最好的选择。
说好了四个儿女轮流养父母,没到半年,80父母主动提出去养老院生活。 张大妈和老
书瑶谈人啊
2025-07-22 14:00:19
0
阅读: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