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叛变的地下党约陈毅到酒店里见面,没想到陈毅先去了叛徒家中,只因叛徒媳

魔法糖豆 2025-07-21 23:35:13

1936年,叛变的地下党约陈毅到酒店里见面,没想到陈毅先去了叛徒家中,只因叛徒媳妇说了两个字,陈毅突然意识到这是一个圈套。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36年,中央红军的主力已经离开南方的深山两年了,只留下陈毅拖着一身伤病,跟几个战友在绝境中苦撑。 那时的南方,消息断绝,叛徒横行,敌人的围剿正步步紧逼,所以对陈毅来说,每一天都像在刀尖上行走,随时可能丧命。 可他偏偏一次次从绝境中突围,死里逃生,仿佛命硬得有老天爷保佑,但这世上真有“天选之子”吗? 早在1935年,中央军区参谋长龚楚的叛变,就给南方游击区蒙上了一层致命的阴影,他向敌人供出了陈毅和项英的行踪,摇身一变成了国民党的座上宾,一心要将昔日战友赶尽杀绝。 幸亏一名警卫员机警,拼死示警,陈毅和项英才算躲过一劫,可见,危险不只来自明处的敌人,更来自暗处的叛徒。 到了1936年,一个自称地下交通员的“陈海”找上山来,说组织派了负责人,请陈毅马上下山去城里酒店碰头。 但这个消息听着太“及时”了,自己跟组织失联已久,怎么会突然冒出个接头人,还把地点定在敌人眼皮底下的酒店? 所以这封“邀请信”,透着一股说不出的诡异,而陈毅也深知,在这样你死我活的斗争里,脑袋远比运气可靠。 但他没有声张,只带上警卫员黄赞龙,两人扮成货郎,悄悄提前进了城,他们没去酒店,而是直奔陈海的家。 两人在屋外蹲守了大半天,没见任何异常,等陈海一出门,陈毅便上前敲门,借口讨碗水喝,跟陈海的媳妇聊了起来。 他边喝水边叹气,抱怨生意难做,顺口夸了句妇人心善,那妇人没什么戒心,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也抱怨起丈夫:“一天到晚说要去团部团部,刚才又火急火燎地出门了,话都顾不上多说一句……” 就是这句夹着方言的抱怨,让陈毅心里咯噔一下,妇人口中的“团部”,在他耳朵里,听着像极了红军在城里的秘密联络点“糖铺”。 一个要命的念头闪过:地下工作有铁的纪律,联络站这种要害地点的地址,怎么可能告诉家人?如果陈海真是交通员,绝不会把“糖铺”挂在嘴边,还让他老婆随便往外说,这太反常了。 一个疑点重重的“交通员”,加上一个普通农妇无意中泄露的“机密”,这根本就是一场精心布置的鸿门宴。 陈毅脸上不动声色,道了谢便转身离开,而一出巷子,他就立刻带黄赞龙赶到“糖铺”附近。 果不其然,街角处,陈海正和几个外地口音、眼神飘忽的陌生人鬼鬼祟祟地商量着什么,糖铺周围,早已布下了天罗地网。 陈毅和黄赞龙对视一眼,心照不宣,悄悄混入人群,头也不回地撤回了山上,城里的敌人左等右等不见人影,自知阴谋败露,恼羞成怒之下便捣毁了交通站。 敌人一计不成,又调集重兵,将陈毅藏身的三十多人的山头围得水泄不通,甚至放火烧山。 眼看就要被活活烤死,陈毅已做好了同归于尽的准备,可谁知,天边竟突然乌云密布,一场瓢泼大雨从天而降,奇迹般浇灭了山火,陈毅抓住大雨掩护的宝贵时机,率队成功突围。 后来在梅岭,他扮成教书先生,路上却撞上一小股国民党士兵,敌兵虽没认出他,却强令他带路。 陈毅随机应变,一面声称自己是外地来买茶叶的,不熟地形,一面留意四周,被枪口顶着走了半路,他瞅见路边一个厕所,立马捂着肚子大声喊痛。 趁着钻进厕所的机会,他从一个破洞里成功逃脱,更关键的是,脱险之后,他没有丝毫松懈,立刻判断敌人会折返报复,当晚便率队急行军三十多里,转移到了更安全的地带,再一次把死神甩在了身后。 回头看,陈毅的“命硬”,藏着清晰的逻辑,在“糖铺”事件中,核心不是运气,而是他那颗从不轻信、凡事多想一步的警惕之心。 因为面对从天而降的“好消息”,他的第一反应不是兴奋,而是怀疑,正是这种根植于骨子里的谨慎,让他识破了致命的圈套。 至于那场浇灭山火的大雨,看似是天意,但如果不是他领导的队伍拥有极强的组织力和求生意志,就算大雨来了,也抓不住转瞬即逝的突围机会。 而厕所脱险后的急行军,则更是他战略远见的体现——逃脱不是结束,避免下一次危机才是。 所以说到底,世上哪有什么天生的福将,陈毅的“命硬”,不是靠算命算出来的,而是靠他超人的警惕、过人的胆识、不倒的信念和深厚的群众基础,硬生生拼出来的,他的命,就硬在这里。 信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上一页 一代儒将陈毅:五次脱险 毛泽东亲点为上海市长(2)

0 阅读:49
魔法糖豆

魔法糖豆

魔法糖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