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欧盟,造船不行,航天不行,互联网不行,人工智能不行,无人机不行,机器人也不行,就连造车也不行了。俄乌这一战彻底终结了欧盟的巨婴式繁荣,而这头由中美俄三方,共同养的一头大肥猪,接下来或许就该到了分猪肉的时候了。 大家怎么看,一起评论区唠唠! 说白了,欧盟这头“肥猪”养得实在太久了,过去几十年,它靠着美国的军事保护、俄罗斯的廉价能源、中国的消费市场,活得逍遥自在。 可谁曾想,这种舒服日子反倒成了它走向衰落的催化剂。 看看今天的欧盟,曾经叱咤风云的工业巨头,如今在造船、航天、互联网、人工智能、无人机、机器人等领域全面掉队。 就连引以为傲的汽车制造业,也被中国的新能源车打得节节败退,这可不是偶然现象,而是长期依赖症的必然结果。 先说军事依赖,德国这个欧洲第一经济体,现役主战坦克才295辆,还有一半待修。 而士兵体型倒是不输坦克,肥胖率高达30%!为啥敢这么“佛系”?因为有美军撑腰啊。 德国每年给驻德美军的补贴,平均下来一个美军才领4290块人民币,这待遇比小区保安还低。 再说说能源依赖,欧洲工业发展靠的是俄罗斯的廉价天然气,2019年每千立方220美元的价格,简直是白送。 但俄乌冲突一爆发,价格直接翻倍到500美元,有些时候甚至突破1000美元,这下可好,工厂停工、企业外迁,连取暖都成了难题。 还有市场依赖性也是个问题,中国市场就像个提款机,德国大众在本土30万员工创收160亿,在中国7万员工却能创收3300亿。 而欧洲的奢侈品、红酒、化妆品,都靠中国消费者“抬轿子”,可现在中国制造崛起,本土品牌异军突起,欧洲企业的好日子也到头了。 这三重依赖症,让欧盟彻底丧失了创新动力,工人动不动就罢工,企业研发投入跟不上,社会充斥着惰性思维。 其实说白了,就是被惯坏了,有人罩着、有人养着、有人捧着,谁还愿意拼命奋斗? 而俄乌冲突成了压垮欧盟的最后一根稻草,因为能源价格飙升直接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工业成本暴涨、企业利润大跌、工厂纷纷停产外迁,连巴斯夫这样的化工巨头都扛不住了,直接把德国工厂关掉,跑到中国湛江另起炉灶。 更要命的是,美国这个“保安”突然变了脸,一边喊着要欧洲自强,一边使出“通胀削减法案”这招损招,用补贴政策把欧洲的汽车厂、电池厂统统勾引到美国去。 这不是明摆着要抢人家的“饭碗”吗? 中国市场也不好糊弄了,比亚迪、蔚来这些中国品牌在欧洲市场上横冲直撞,大众、宝马的地盘都给抢了,而欧洲最引以为傲的汽车产业已经裁员5万多人,这些失业工人只能靠政府救济金度日。 俄罗斯更是干脆利落,天然气管道一关,转头就跟中国、印度做生意去了,价格不但没降,反而卖得更贵。 这下欧洲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现在的欧盟,就像个被惯坏的富二代,零用钱突然被断了才知道生活不易。 可问题是,都被惯了几十年了,让他们突然自力更生,谁能适应?法国人动不动就上街闹事,德国工人天天喊着要涨工资,这种“巨婴”思维早就根深蒂固了。 看来这头被中美俄三方精心喂养的“肥猪”,是真到了被“分肉”的时候了,美国要吸走它的产业资本,咱们要抢占它的传统市场,俄罗斯要断了它的能源供应,这场由自己懒惰和依赖导致的悲剧,恐怕才刚刚开始。 归根结底,这世上哪有白吃的午餐?靠别人的施舍换来的繁荣,就像空中楼阁,迟早要坍塌的,这个道理,不光欧盟要记住,我们也得引以为戒。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踊跃留言!麻烦看官老爷们阅读后点赞关注,谢谢!
今天的欧盟,造船不行,航天不行,互联网不行,人工智能不行,无人机不行,机器人也不
卡哇伊马萨谈军事
2025-07-21 20:04:3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