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幻觉:利比里亚,是谁的答案?》 表面上看,利比里亚是非洲最早独立的

秋恒看军事 2025-07-21 18:18:33

《“自由”的幻觉:利比里亚,是谁的答案?》 表面上看,利比里亚是非洲最早独立的国家,还是黑人自己搞起来的。但真要往里翻,这故事从一开始就不太对劲。 这不是黑人掌权的胜利,而是美国摆脱麻烦的出口。 19世纪,美国白人要解决“自由黑人太多”这个问题,不想把他们当公民,也不想继续留着——那就送走。目标选在西非,挑了一块没主权、没人治理的海岸滩头,命名叫“佩尔姆角”。美国殖民协会说得很文艺,“为自由黑人建个新家”,听上去像是仁政,实则是政治清洗。 第一批被“软驱逐”的人,从美国种植园上了船,带着残破的自由身份,登上了这块未来的“自由之地”。他们说的是英语,穿的是西装,写的宪法、印的钱币、搞的制度全是美国模版。1847年,他们宣布建国,国号“利比里亚”,意思是“自由的家”。但这个家,从来不属于原住民。 国家刚成立,权力、土地、港口、税收就全落入美裔利比里亚人手中。这些人不到2万人,却直接变身统治阶层,把当年在美国没享受上的白人特权,照搬到了非洲来用。 他们说自己是解放者,其实是新版本的殖民者。肤色相同,只是多了一层讽刺。 原住民不认字,不通英语,没有产权,不在法律系统的“有效人群”之内。别说投票,当兵当官都没资格。他们眼睁睁看着同种族、不同阶层的人登堂入室,自己却在国土上变成“低等户口”。 这个制度维持了一百多年。 从1847年建国,到1980年政变,133年总统只出自那一批美裔精英。不到全国人口的5%,垄断了100%的政治资源。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制度设定。 表面学美国搞宪政,背后是家族内循环。法院是圈内人,议会是圈内人,政府预算、土地政策、外交通道,全是为那小撮人量身定制的。 唯一一次想“改良”的总统塔布曼,在上世纪中期喊出“民族一体”,搞了个“门户开放”政策。修了点路,接了点外资,还搭了点电话线。但乡村原住民连通都没通上——那些改革,全都只装在都市壳子里。 这个泡沫撑到70年代就开始泄气。 年轻原住民当了几十年“被统治者”,开始在军队、工厂、基层机关积攒不满。他们不再接受“你不是体制内人”的设定,而是直接拿起枪解决问题。 1980年,一位叫萨穆埃尔·多的军士带着兵冲进总统府,开枪杀掉总统托尔伯特,拉出13名部长当街枪决。那场政变不仅推翻了政府,也标志着“美裔黑人建国神话”彻底崩盘。 精英剧本没能善终,取而代之的,也不是什么进步。 原住民掌权之后,不是走法治路线,而是清算。法院、议会、媒体系统全被解构,国家回到部落逻辑。用枪分权,用族群分地。 但“推翻精英”不等于“建好国家”。新一代统治者缺乏经验,也没有制度,他们把国家当部落治,最终拖进更深的泥潭。 1989年,查尔斯·泰勒挑起内战。第一轮打了8年,死20万,几百万人逃亡。所谓“黑人自治”,成了互相屠杀。1997年,泰勒靠“选我就停火”赢得总统宝座,拿到权力后继续搞贪腐、搞镇压。和平从未真正到来。 2003年,又一轮内战爆发。利比里亚完全崩溃。 联合国出面维稳,泰勒被迫流亡。整个国家彻底归零。 这场几十年的剧烈震荡,抛出的不是“黑人失败论”,而是对“掌权等于治理”的误解提出质疑。 利比里亚不是没资源,也不是没人才,而是制度从一开始就不面向全民。前期是精英自封,后期是复仇政治,两边都没拿出国家治理的方案,最后只能靠外部强插系统重启。 2006年,艾伦·瑟利夫上台,终于有点像回事了。她是非洲首位民选女总统,受过高等教育,有系统思维,懂得国际协作。她不搞激情演讲,主攻减债、财政透明、医疗基础设施,用的是“技术官僚”路线,不再是“民族感情牌”。 后续几任总统,包括曾是球星的乔治·维阿,勉强守住了稳定。不敢说辉煌,但至少没再暴雷。 利比里亚用近两百年的代价,讲了一个扎心的故事:黑人掌权≠黑人自治。谁上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制度在不在。 美国能容得下黑人总统,是因为它的三权分立、司法独立、议会制衡在那儿撑着。总统只是制度跑分器,不是全能独裁者。 而利比里亚,从一开始就搞反了。不把国家权力当公共资源,而是当家族传家宝来继承,最后只能引发另一次爆炸。 利比里亚的问题,不是种族问题,而是制度崩坏问题。 不是“白人压迫黑人”,也不是“黑人压迫同胞”,而是——谁都不想把国家当国家管。 这就是利比里亚真正的教训。 它不是一个失败的例外,而是一个提前揭示未来风险的范本。掌权,不是终点。怎么管,怎么修,怎么扛住“不再爆炸”,才是这场政治接力真正的门槛。 所有试图绕开制度谈掌权的民族,都应该盯紧这张历史答卷。 因为,它还在出血。 参考资料:《 利比里亚:照抄美国作业100多年,穷成非洲大笑话,人造国的悲剧-搜狐 》

0 阅读:11

猜你喜欢

秋恒看军事

秋恒看军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