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对越反击战,通信兵陈全钢孤军深入,给前线阵地送情报,却发现阵地已经被越

烟雨故人泪 2025-07-21 12:56:37

1979年对越反击战,通信兵陈全钢孤军深入,给前线阵地送情报,却发现阵地已经被越军占领,他怒道:“来都来了,总不能空手而归吧!”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那年,中越边境炮火连天。一个瘦小的广西兵猫着腰钻进丛林,怀里揣着上级的命令,要送给前线阵地的战友。 他叫陈全钢,刚满21岁,入伍还不到一年。可谁能想到,这个“新兵蛋子”接下来干的事,能让全连老兵都竖起大拇指。 陈全钢出生在广西灵川县,爹妈是小学老师,家里穷但书多。他打小爱看英雄故事,爬山钻林子练出一身本事。 1978年,他割了发炎的扁桃体,硬是挤进部队,成了41军123师368团5连的通信兵。别人笑他“书生兵”,他却憋着股劲:“当兵就得干出个样!” 战争爆发第七天,5连拿下815高地,可转眼就和1排断了联系。越军反扑像潮水,连长急得嘴角起泡。 派出去的两个通信兵,一个刚出发就被炮弹击中,另一个被火力压得抬不起头。 这时候,陈全钢站了出来:“连长,我是广西人,闭着眼都能摸清山路!”连长盯着这个满脸稚气的小兵,咬牙点了头。 夜色里,陈全钢和副班长陈聪揣着4颗手榴弹、200发子弹出发。他们专挑陡坡乱石堆走,衣服被荆棘撕成布条,膝盖磕得血肉模糊。 快到高地时,越军巡逻队突然出现,子弹追着脚后跟打。陈全钢一把拽住陈聪滚进灌木丛,反手甩出手榴弹。爆炸声里,两人拼命往西跑,却在一片漆黑中失散了。 孤身一人的陈全钢摸上高地,心猛地一沉,阵地上全是越军!1排早转移了,敌人还修了暗堡。 借着月光,他看见十几个越军围着火堆吃饭,枪支架在一边。 这个书生兵趴在草窠里突然笑了:“来都来了,总不能空手回!”只见他轻轻拔出手榴弹拉环…… 轰隆一声响,暗堡炸成了火球。越军乱作一团时,陈全钢已经蹿到石缝里。 追兵打着手电筒搜山,最近的距离他只有三米。他屏住呼吸,枪口跟着人影移动。 “砰!砰!”两个越军应声倒地。剩下的敌人疯了一样扫射,子弹打得石屑飞溅。 陈全钢像山猫似的在岩缝间腾挪,又绕到敌人侧翼干掉三个。天快亮时,他数了数弹壳,11个! 带着满身血痂回到连队,陈全钢的事迹炸了锅。《解放军报》记者扛着相机来采访,连长红着眼眶说:“这小子一个人打出了一个排的战绩!” 可谁也没想到,六天后,这个“独胆英雄”会以更壮烈的方式让全军落泪。 2月26日,五连死守15号高地。炮火把山头削平了半米,通讯线又被炸断。陈全钢咬着钳子冲进弹雨,左臂中弹就用牙咬住线头接。 刚接通指挥部,狙击枪响了。他倒下前还用身体护住线路,血糊糊的军装上别着那枚没来得及戴的一等功勋章…… 战后整理遗物时,战友在他日记本里发现一句话:“灵川的山教会我躲石头,部队的山教会我扛责任。” 这个21岁的兵,用命诠释了什么叫“不空手”,他带回来的是军人的骨气,留下的是永不断线的精神。 如今在靖西烈士陵园,总有人往他墓碑前放两样东西,一捆电话线,一本翻烂的《黄继光故事集》。 信息来源: 《独胆英雄——陈全钢》 人民日报 搜狐网刊文《小战士送信途中被越军发现,反手端掉敌堡》

0 阅读:0
烟雨故人泪

烟雨故人泪

烟雨故人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