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不打了?泽连斯基下周谈判。当地时间7月19日,泽连斯基对外明确表示,将在下周和俄罗斯举行新一轮会谈,但俄罗斯必须停止回避,要停火,同时要交换战俘和儿童,为了真正确保持久和平,乌克兰已经做好准备。 这个消息的突然出现,让许多人感到意外,毕竟就在不久之前,他的立场还不是这样。 当时,他给出的理由是,上一轮谈判达成的成果还没有完全落实好,特别是交换战俘这件事必须要有实质性进展,才能考虑开启新的对话。 现在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背后肯定有不为人知的原因在推动。 这个原因,很可能并不在乌克兰国内,而是来自其最重要的外部支持体系。 根据最新的消息,在北约这个军事同盟内部,有五个成员国站出来,对美国主导的新一轮大规模援乌计划投下了反对票。 这个分歧非同小可,它直接威胁到了美国之前承诺要给乌克兰的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武器装备。 在这批可能无法到货的援助清单里,包含了对乌克兰来说至关重要的17套“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 对于正在艰难抵御空袭的乌克兰来说,“爱国者”系统的意义非同寻常,它能极大地提升关键城市和军事设施的防护能力。 可以说,这批援助能不能顺利抵达,直接关系到乌克兰未来战场的防御态势。 所以,当这笔关键的军事援助可能因为盟友内部分歧而“泡汤”的消息传出时,其冲击力可想而知。 面对可能失去最关键武器供应的严峻前景,泽连斯基不得不重新评估当前的战略,最终选择向俄罗斯公开发出要求谈判的喊话。 回顾泽连斯基在谈判问题上的态度变化,可以发现一个清晰的规律。 他的立场,似乎总是和外部援助的承诺以及到货情况紧密相连。 当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承诺提供新的、更强大的武器装备时,他的姿态往往会变得异常强硬,谈判的大门也会随之关闭。 可一旦援助的承诺出现波折,或者实际交付的进度跟不上,导致前线部队感受到压力时,他的态度就会发生变化,开始重新提起停火与谈判。 深入分析乌克兰当前面临的根本困境,就不难理解这种摇摆背后的逻辑。 现代战争打的就是后勤和科技,乌克兰自身的军工生产能力已经很难满足前线的巨大消耗。 因此,战争的持续能力,几乎完全建立在外部军事援助的基础之上。 特别是当战事进入到消耗阶段,无人机虽然好用,但它无法取代重型装备在正面战场上的决定性作用。 没有了源源不断的火炮弹药,没有了能够保护天空的先进防空系统,仅凭现有装备是很难取得最终胜利的。 与此同时,欧洲国家虽然也高调宣布了援助计划,但实际交付过程却经常拖延,导致前线局势异常焦灼。 这种对外部援助的极度依赖,也成了乌克兰最大的软肋,一旦外部“输血管”被收紧,其在战场上的表现和谈判桌上的底气都会立刻受到影响。 由此可见,泽连斯基在“战”与“和”之间的决策,主要还是看北约,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他本人是不愿意卸任乌克兰总统宝座的。
乌克兰终于看明白:俄罗斯背后真正的靠山,不是伊朗,不是朝鲜,而是中国。更让人意外
【8评论】【5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