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外交部原部长,却在一次媒体采访中回答失误,逝世后,被组织埋葬于八宝山! 香港

瑶姬舞霓裳 2025-07-21 00:50:35

他是外交部原部长,却在一次媒体采访中回答失误,逝世后,被组织埋葬于八宝山! 香港回归问题曾在国际社会引发广泛关注。 1984年全国人大会议聚焦香港回归事项时,外交战线老同志们的言行牵动着各方神经。 当时中英双方已就香港问题展开多轮交锋,邓小平同志以强硬立场明确表示:主权问题不容讨论。 这种态度源于新中国在朝鲜战场击退美军、西南边境震慑印度、东南沿海压制国民党势力的系列军事成就。东方大国不再忍受领土分裂的局面。 英国最初试图通过外交手段延续对香港的影响,但面对中国在军事和道义上的双重优势,最终选择撤离。 当香港回归大局已定时,外国记者在记者会上抛出一个敏感问题:“中国是否会在香港驻军?”时任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的耿飚回应:“中国不一定会驻军。” 这句中文原意本是强调驻军自主权,却被现场翻译简化成“中国不会驻军”。 消息传到邓小平同志耳中,他当即斥责:“胡说八道!”这次翻译失误折射出外交工作中语言转换的复杂性。 当时负责外事工作的老部长黄华深知其中利害,他历经无数外交场合,总能巧妙应对媒体刁难。但面对语言转换这道关,即便资深外交官也要依靠翻译团队。 当出现错译时,黄华从未苛责工作人员,而是提醒他们今后更需谨慎行事,外交无小事。 这位老部长的生活作风与他的政治品格一样质朴。 配给他的专车常年停在车库,日常通勤不是挤公交就是蹬自行车。 政府提供的待遇在他眼里都是工作需要,个人生活能简则简。这般公私分明的作风,赢得“廉洁如水”的评价。正是无数这样克己奉公的干部,筑起了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基石。 2010年冬季,94岁的黄华走完人生旅程。组织决定将其安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这里是新中国功勋者的长眠之地。 黄华同志昔日的同事们大多也已退下岗位,但他们开辟的外交传统仍在延续。 2021年央视播出的文献片里,当年参与中英谈判的代表讲述着“驻军风波”始末。 黄华的亲属近年将他的外交书信捐赠给档案馆,其中既有重大决策的记录,也有工作细节的批注。这些泛黄纸张见证着老一辈如何在资源有限的年代维护国家尊严——没有金刚钻,照样揽下瓷器活。 现年85岁的女儿黄炎在捐赠仪式上说过:“父亲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是面对困境也要坚守原则的骨气。”这句话被刻在外交部历史陈列室的铜牌上。 信息来源: 人民网《黄华同志史料捐赠仪式在京举行》 央视新闻《国家记忆·外交风云》特别节目 《环球时报》香港回归25周年系列报道 外交部档案馆公开文献

0 阅读:62

猜你喜欢

瑶姬舞霓裳

瑶姬舞霓裳

瑶姬舞霓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