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出钱不出力,真的错了吗? 小媳妇哭红了眼抱怨:"生孩子婆婆给2万,带娃每月补8千,满月给8千,百天给1万,可她就是不伸手带孩子,有这样的婆婆吗?" 这场委屈的背后,是对"付出"的理解错位。在她看来,深夜哄娃时的搭手、做饭时的帮衬,比冷冰冰的钞票更实在。可在网友眼里,这样的抱怨实在站不住脚——"每月8千够请育儿嫂了,还想让老人当免费保姆?""婆婆养大儿子已尽义务,孙子本就该自己带"。 其实,婆婆的金钱支持与体力付出,本就是两种不同的关爱方式。有人嫌婆婆插手育儿,有人怨婆婆不管不问,可见婆媳间的平衡点从来难寻。那位婆婆或许是怕育儿观念冲突,才选择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达关心;而小媳妇或许没意识到,当她计算"钱够不够请月嫂"时,已把亲情变成了等价交换。 家庭从不是算账的地方。婆婆给钱是情分,搭手是恩赐,两者兼得是福气,占其一便该知足。毕竟,育儿的主责在夫妻,而非祖辈。与其纠结"出钱还是出力",不如多想想:身边那个该共同扛事的丈夫,是否尽到了责任?
婆婆出钱不出力,真的错了吗? 小媳妇哭红了眼抱怨:"生孩子婆婆给2万,带娃每月
以珊聊人啊
2025-07-20 14:08:32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