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圣心源·天人解》之“五味根源”五味根源(原文)木曰曲直,曲直作酸,火曰炎上,

飞翔说健康 2025-07-18 23:21:41

《四圣心源·天人解》之“五味根源”

五味根源

(原文)

木曰曲直,曲直作酸,火曰炎上,炎上作苦,金曰从革,从革作辛,水曰润下,润下作咸,土爰稼穑,稼穑作甘。火性炎上,上炎则作苦;水性润下,下润则作咸;木性升发,直则升而曲则不升,郁而不升,是以作酸;金性降敛,从则降而革则不降,滞而不降,是以作辛。

(今译)

木气运动的特点,是弯曲和伸直两种,曲直的交替就产生酸味;火气运动是炎热向上,一直炎上的结果就产生苦味;金气的运动是顺从与变革两种,从革的交替产生辛味;水气的运动是向下润湿,一味下润的结果就产生咸味;土气的运动是不断耕耘,耕耘的结果是甘味的产物。火气炎上产生苦味;水气润下产生咸味;木性的升发是在曲直中实现的,升发受阻就是曲,曲的时候就郁闷不平,所以产生酸味;金气的敛降是在顺从敛降和反抗敛降中实现的,反抗敛降就是革,革的时候,金气停滞不降,于是产生辛散之味。

(解读)

所谓五行学说,是把宇宙能量的运动抽象为五种方式,木代表能量的升发、火代表能量的炎上、土代表能量的运化、金代表能量的敛降、水代表能量的润下。现代科学证明,物质运动本质就是微粒子的运动,在概念指向上,气就是微粒子。气的运动不外乎升降出入。可以说,五行学说抓住了物质运动的本质,是对气的升降出入的形象表述。升发运动具体表达为曲与直,下降运动具体表达为从与革,这不就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一哲理的演绎吗?

中医还发现,物的气与味与其运动方式密切相关。比如,水果在成熟前,绝大多数是酸涩的,成熟之后就由酸变甜。水果在成熟前处于什么状态?处于拼命长大的阶段,不就是升发阶段吗?水果熟了,不再长大,就不再酸了,很显然,酸味与升发状态存在着紧密的关联。酸是一种阻止长大的力量,所有酸味物的气的运动都是收敛的。中药的四气五味理论由此而来。

(原文)

使坎离交姤,龙虎回环,则火下炎而不苦,水上润而不咸,木直升而不酸,金从降而不辛。

金木者,水火所由以升降也,木直则肾水随木而左升,金从则心火随金而右降。木曲而不直,故肾水下润,金革而不从,故心火上炎。而交济水火,升降金木之权,总在于土。

土者,水火金木之中气,左旋则化木火,右转则化金水,实四象之父母也。不苦、不咸、不酸、不辛,是以味甘。

己土不升,则水木下陷,而作酸咸,戊土不降,则火金上逆,而作苦辛。缘土主五味,四象之酸苦辛咸,皆土气之中郁也。四象之内,各含土气,土郁则传于四脏,而作诸味,调和五脏之原,职在中宫也。

(今译)

让坎水与离火相互交融,木气升发和金气敛降就会形成龙虎回环之态,于是,心火下行了,就不生苦味,肾水向上滋润,就不生咸味;肝木如愿升发而不作酸,肺金如愿敛降而不生辛味。

水升火降,是通过木升金降来兑现的。木气升发,肾水就随木左升。金气敛降,心火就随金右降。如果木气曲而不升,肾水就不能上,只能润下。如果金气革而不降,心火就降不下去,只能炎上。但是,让肾水与心火相交,让肝升、肺降,关键还在土气。

土是水、火、金、木的中轴之气。土气左升,化为木与火,土气右降,化为金与水,土就是四象(木火金水)的父母。味道不苦、不咸、不酸、不辛,不就是甜的吗?

如果脾土不升,肾水、肝木只好呆在下面,就产生了酸和咸;如果胃土不降,心火、肺金只能呆在上面,于是产生苦和辛。土主宰了五味,四象之所以产生酸、苦、辛、咸,是因为土气不作为、不运化了。四象各自都含有土气,土气不作为的信息传递给四脏,四脏就产生自己的味。可见,调和五脏的责任,在于中宫脾胃。

(解读)

这就是“一气周流”的理论。肝心肺肾之气,是土气运动到不同阶段的表现。这个理论概括了生理的本质。因为肝心肺肾四脏的运行动能,都来自食物提供的能量,而把食物转化为能量、把能量提供给全身,就是脾胃的工作。脾胃不作为,四脏得不到充分的能量,就会出问题,因此,一气周流如果出现障碍,首先问责于脾胃。

(待续)

0 阅读:16
飞翔说健康

飞翔说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