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2年,40万安南人造反,满朝文武竟无一人应战,唐玄宗在大殿上气得破口大骂。就

小牧童那小罡吖 2025-07-18 09:39:14

722年,40万安南人造反,满朝文武竟无一人应战,唐玄宗在大殿上气得破口大骂。就在这时,一个太监站出来说:“陛下,老奴愿意前往平乱。”唐玄宗开心地问道:“你要多少兵?”太监回答:“不要一兵一卒!”

主要信源:(湛江日报——骠骑大将军杨思勖;《资治通鉴》)

开元十年八月,急报传进长安城,整个朝廷震动。

安南地盘上有个叫梅叔鸾的酋长反了,自称“黑帝”。

这个男人带着林邑、真腊几股势力凑出号称四十万的人马,把安南都护府给端了。

消息传到宫里,唐玄宗急得满嘴起泡,在朝堂上问哪个将军愿意领兵平叛。

结果满朝武官个个低着头装哑巴。

安南那地方太凶险了,湿瘴毒虫遍地,北方兵去了水土不服,没打仗先倒一半。

更何况叛军盘踞深山老林,四十万人就是砍木头也得砍上三年。

正发火的功夫,大殿角落响起道粗嗓门:“老奴愿往!”

只见个头发花白的宦官跨步出列,虎背熊腰站着像尊铁塔,眼睛黑亮亮灼人。

满朝官员都认得这位杨思勖,可谁也没想到七十岁的人敢揽下这种玩命的差事。

更叫大伙儿惊掉下巴的是,皇帝问他要多少兵,他居然回答:“不要朝廷一兵一卒。”

杨思勖这个人有来历。

原本是岭南罗州土司苏历的儿子,六岁那年部落遭灾,全族被灭,他被阉割送入宫中。

改姓杨后被老太监收养,硬是凭拳脚在宫里站住脚。

神龙年间太子李重俊造反,领着禁军杀到玄武门,满殿武将缩头当乌龟。

偏是这个宦官提刀跃出城头,咔嚓斩了叛军先锋,吓得乱兵溃逃几十里。

后来韦皇后毒死唐中宗,又是他投靠李隆基,帮着平了宫乱,混到了三品右监门卫将军。

此番请战,杨思勖有自己盘算。

他对皇帝交底:“关中的兵去岭南,十成要病死七八成。不如让老奴就地招兵。那边山林里多少猎户寨民,既熬得住湿瘴,又熟山路。给足银钱,保管拉起十万精兵。”

唐玄宗听完当场拍板。

杨思勖赶回岭南故地,亮出自己土司王子的出身,带着满车铜钱布帛进山。

寨民们看见这口熟俚语的老太监,又见官府真金白银招兵,壮丁纷纷跟了来。

不出两月,十万人就齐了。

伙同安南都护光楚客合兵,沿着马援古道翻山越岭,硬是在毒蛇盘道的密林里趟出路来。

梅叔鸾正在营里当他的“黑帝”,突然听见后山杀声震天。

跑到高处一看倒抽凉气。

满山遍野唐军像瀑布似冲下悬崖,战旗映得树叶子泛红。

这伙山民兵钻山过涧比猴子还利索,官道上的哨卡全成了摆设。

叛军慌得撞作一团,梅叔鸾拎着刀叫骂,没几步撞见杀红眼的杨思勖。

老太监铁戟横扫,当场把他脑袋削下半边。

四十万乌合之众见头子没了,轰然四散逃进深山。

仗打了三天三夜,尸首堆得山沟都填平了。

经此一役,朝廷给杨思勖封了骠骑大将军兼虢国公,实打实的一品爵位。

他又接连平了五溪覃行章叛乱、邕州梁大海造反,战功压过高力士。

至今龙门西山崖壁还留着他捐的佛像,石刻旁“骠骑大将军杨”的字样仍清清楚楚。

但这位老将治军狠辣得很。

有回查获个贪污犯牛仙童,杨思勖在营前亲自行刑。

割肉剜心当着全军生嚼,吓得新兵当场尿裤子。

打仗俘获的敌酋,动辄被活剥面皮。

他带兵横扫岭南期间,当地俚人吓得哄孩子都说:“再闹腾就叫杨剥皮来抓你!”

开元二十八年,活到八十七岁的杨思勖病死长安。

唐书里宦官列传数他排头名,倒不为别个:顶着太监名头却真刀真枪给李家守江山,七十年没动过别的心思。

从被屠全家的阉童到位极人臣的国公,这条血路是他一刀一枪砍出来的。

对此您怎么看呢?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0 阅读:136

猜你喜欢

小牧童那小罡吖

小牧童那小罡吖

天罡星,北斗七星的斗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