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7年,唐玄宗刚给王忠嗣升官,李光弼就对王忠嗣说,“大夫您命不久矣”,王忠嗣大惊,“李将军何出此言?”,李光弼说,“您身兼四镇节度使,拥兵28万,兵权太重,陛下怎么能安心呢?”,王忠嗣于是辞去河东朔方节度使,但是最后还是难逃一死。 王忠嗣的故事始于唐朝开元二年,那年七月,吐蕃进犯陇右,他的父亲王海宾作为唐军先锋,在武阶之战中英勇杀敌,却因同僚嫉妒而孤立无援,最终战死沙场。 年仅九岁的王训被带到唐玄宗面前,看着这个伏地痛哭的将门遗孤,玄宗心生怜悯,当场赐名“忠嗣”,寓意“忠臣之后”,并将他收养宫中,待如皇子。 在皇宫里,小王忠嗣与太子李亨一同读书习武,情同手足。 成年后的王忠嗣寡言刚毅,精于兵法。唐玄宗曾与他讨论军事策略,发现他对答如流,不禁赞叹:“此子日后必成良将。” 为了磨炼他,玄宗派他出任代州别驾。 年轻气盛的王忠嗣为报父仇,常率轻骑出塞巡边,甚至深入敌境。 太子李亨担心他冒险丧命,向玄宗进言将他召回长安。 那段日子,王忠嗣因壮志未酬,常“对案忘餐,独居掩涕”。 转机出现在开元二十一年,他随河西节度使萧嵩出征时,王忠嗣主动请缨,率领数百精兵突袭吐蕃郁标川军营。 他提刀冲锋,斩杀数千敌军,缴获数万羊马,首战就震动了边疆。 六年后,河西唐军欲夺取吐蕃新城,将领杜希望特向玄宗点名:“欲取胜,非王忠嗣不可。”他果然以奇袭轻取新城。 当吐蕃大军反扑时,他又单骑冲阵,搅乱敌军队形,助唐军反败为胜。 北方战场上,王忠嗣的军事才能更显耀眼。 天宝元年,他三战三捷击溃契丹联军于桑干河;面对内乱的突厥,他屯兵威慑,巧施离间计挑动拔悉密、回纥等部反目,加速突厥汗国瓦解,这些战功也让他步步高升。 天宝五年,王忠嗣迎来人生巅峰,同时执掌朔方、河东、河西、陇右四镇节度使,手握二十六万精锐,控扼万里边疆。 这在唐朝前所未有,他加固城防,开拓边域,令突厥不敢来犯,更难得的是,他主张与各族互市,用中原丝绸、铁器交换战马,既充实军备又促进边贸。 但危机也悄然降临,部下李光弼曾直言警告:“大夫拥兵过重,陛下岂能安心?” 王忠嗣顿悟,当即辞去河东、朔方两镇兵权。 然而真正的祸根,埋在次年的石堡城之争。 这座吐蕃要塞地势险峻,玄宗执意强攻。王忠嗣却上书直谏:“顿兵坚城,必死数万士卒,所得不偿所失!”建议养精蓄锐以待时机。 玄宗不悦,改派董延光攻城,命王忠嗣策应。 他消极应付,私下对李光弼坦言:“岂能以数万性命换我一官半职?” 董延光战败后,将责任推给王忠嗣。 宰相李林甫也趁机发难,他早因忌惮王忠嗣军功而心怀嫉恨,此时更指使人诬告他拥戴太子谋反。 这戳中了玄宗晚年的心病,太子李亨羽翼渐丰,而王忠嗣恰是太子故交。玄宗勃然变色,召其回京下狱,欲处极刑。 绝境中,继任陇右节度使的哥舒翰冒死进谏,以官爵担保求情。 玄宗碍于哥舒翰战功显赫,改将王忠嗣贬为汉阳太守,再调汉东郡。 短短两年内,这位名将从统帅四镇的顶峰坠入人生谷底。 天宝八年,四十五岁的王忠嗣暴卒于贬所。后世史家推测,他可能死于政治迫害后的身心交瘁。 十二年后安史之乱爆发,大唐盛世戛然而止。 当叛军铁蹄踏碎山河时,许多人才想起王忠嗣生前对安禄山反心的揭露,以及他培养的将领李光弼、哥舒翰如何在乱世中力挽狂澜。 史书只留下一声叹息,若忠嗣不死,安禄山岂敢反? 参考文献:《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
唐玄宗年老疑心重,贪念权势,王忠嗣对大唐忠心耿耿,是大唐的脊梁,当世第一名将,李光弼,歌舒翰都是他发掘的将领,他是玄宗的义子,都被老昏君害死。李光弼比较聪明
唐玄宗活得太久了,眼看着帝国在他手上摇摇欲坠,宠爱的杨贵妃被禁军哗变用白绫勒死,太子李亨另立山头称帝,晚年被软禁冷宫之中。
李隆基前期英武,后期昏庸,最能体现的诛杀韦后和太平公主,开辟中唐盛世,后任用杨国忠、李林辅为相,一日杀三子,宠信安绿山,造成了安史之乱,唐朝自此走下坡路,导致唐朝灭亡。因此此人在历史评价中非常差。
一念净心
李隆基其实是个昏君蠢皇帝!
非正常人类研究所所长助理 回复 07-17 08:48
和刘彻一样,前半生英明,后半生昏庸。
顺风大龙 回复 07-17 15:09
安史之乱的根在制度,当时的上升通道全在门阀士族手里,寒仕无法做官,府兵制又让节度使手里要兵有兵,要粮有粮。只要这个节度使心有谋反之意,在辖区经营几年,换上自己人就行。主要大唐太盛了 ,压住了这些问题, 稍微一弱都冒出来了 ,哪怕后面的黄巢起义也是这些问题,也幸亏有黄巢 ,要不现在的中国可能跟印度一样 ,也是分种姓的
用户54xxx87
李隆基是中华民族的罪人。
无怨无悔有几人
玄宗对王忠嗣有养育之恩,他对大唐的忠心是无可质疑的,他跟李亨的关系太致命了,当时的大唐皇帝不疑功臣疑儿子
猴猴 回复 07-16 14:25
自古无情帝王家。唐玄宗,亲儿子都照杀不误,何况义子。
神秘的未知存在 回复 07-16 09:58
李唐各种政变上台,玄宗不疑心才有鬼。
天涯刀客
年岁大了就容易犯昏,比如汉武,比如唐玄,比如……
8021031 回复 07-16 15:42
用不着比如,他到死都没昏头,到死也没背叛他自己理想。
捧谁不是捧呢 回复 8021031 07-17 01:51
你想说他到死也就是个极端自私自利贪念权位的昏君呗
洪博超
王兼任四镇节度使只不过几个月,当时兼任几镇节度使不过是临时工,后面安史之乱河东镇就不听安禄山的!
开心就好
唐玄宗就是一个禽兽,儿子媳妇强占为已有,忠臣处死,反贼当成义子,他不亡国才怪。
calculus 回复 07-16 18:49
最凶残反人类的一日杀三子你没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最佳情人
玄宗晚年昏庸无道!
用户10xxx88
确实,垃圾李隆基
用剑的叮当
年老发聩说的就是李隆基这种
火龙果
李隆基爱戴绿帽子[大笑]
用户77xxx08
李光弼结局也好不到哪去,最牛还是郭子议不仅打仗厉害,还善于谋身,最后得以善终
铁马冰河
当时宣布退位,可保贵妃,问题是他不肯
用户10xxx87
大唐有外将入相的传统而且王忠嗣和太子关系好,这是皇帝自己安排的只是没想到李亨能当太子,如果王忠嗣入相和太子联手基本就架空皇帝了,李隆基那么贪恋权利肯定会动手杀了太子不划算保证不了上来的太子是什么样的,只能搞王忠嗣了,李亨比较软弱李隆基才放心
今日无事
但郭子仪一死,郭家也就完了
天亮了
还不如拥四镇兵马取天下呢
风花雪月
李隆基前半生有多英明神武,后半生就有多糊涂混蛋,感觉是被两个人附体的!
花蝴蝶
有些人就喜欢宠那些奸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