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天是怎么规定的?为什么今年伏天只有30天?】 伏天又称三伏天,是指中国农历小暑与处暑之间的一段时间,通常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中下旬,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伏天的规定依据我国传统的干支纪日法,具体如下: • 初伏: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初伏为10天。 • 中伏:夏至后的第4个庚日为中伏。中伏的天数不固定,若夏至与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中伏就是10天;若有5个庚日,中伏则为20天。 • 末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末伏固定为10天。 因此,整个三伏天短则30天,长则40天。 2025年伏天只有30天,是因为夏至和立秋之间只有4个庚日。2025年夏至是6月21日,夏至后的第一个庚日是6月30日(庚午日),第二个庚日为7月10日(庚辰日),第三个庚日,也就是入伏的日子是7月20日(庚寅日)。立秋是8月7日,立秋后首个庚日为8月9日(庚子日)。7月20日到8月9日之间只有10天,所以中伏为10天,加上固定为10天的初伏和末伏,2025年三伏天共计30天。 【什么是庚日?】 庚日是我国传统干支纪日法中,带有“庚”字的日子。 干支纪日法是用10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12个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两两组合,形成60个不同的组合(如甲子日、乙丑日等),循环用来记录日期,每60天为一个周期。 在这60个组合中,凡天干为“庚”的日子,就是庚日,例如庚午日、庚辰日、庚寅日、庚子日、庚戌日、庚申日,共6个,每隔10天就会出现一个庚日(因为天干是10个一循环)。 庚日在传统历法中有着特殊意义,三伏天的时间划分就是以庚日为依据,初伏、中伏、末伏的起始都与特定庚日相关联。
【伏天是怎么规定的?为什么今年伏天只有30天?】 伏天又称三伏天,是指中国农历
师道研习吖
2025-07-18 07:08:1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