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次打服对手!新西兰教练认为,张子宇这么高的身高,这么大的体重,还能有脚步,确实是难以阻挡! 新西兰教练直言,张子宇不管面对哪个对手,都会是绝对的优势,她在内线有超强的统治力! 同时,新西兰的球员也表示,最不想防守张子宇,因为不知道怎么防,太高太壮了,属于另外的级别。 对手又一次被张子宇打服了! 今天张子宇仅出场10分钟,就得到12分4篮板,对手确实是没法玩,我都不知道她们要怎么防? 张子宇不仅高,还强壮,打球很强硬,同时还有脚步技术! 这种情况下,对手确实是非常绝望了! 作为中国女篮的秘密武器,张子宇每场比赛都有出色高效的表现!
看着张子宇在篮下轻轻一踮脚就把球放进筐里,对手跳起来连她手肘都够不着,那种场面真有点科幻片的意思。新西兰队员脸上的表情,说绝望都轻了,更像是种认命的茫然——这球还怎么打?规则没说不让长这么高啊!十分钟刷12分,效率高得离谱,人家汗都没出几滴,比赛悬念直接蒸发了。球迷看得爽是爽,可冷静下来想想,这种碾压式的统治力背后,篮球运动本身的竞争性会不会被削弱了?当胜负的天平过度倾斜于纯粹的身体天赋,那些苦练技术、讲究战术配合的球员,他们的努力价值在哪里体现?张子宇的脚步和手感确实超出同龄人,这点没得黑,但她的核心武器库,终究是建立在“高”和“壮”这两堵别人无法逾越的墙上。
话说回来,把问题全甩给张子宇也不公平。存在即合理,国际篮联没设身高上限,她能长到两米二十几是老天爷赏饭吃,不用才是傻子。真正值得琢磨的是,对手和整个篮球体系该如何应对这种“非常规武器”。新西兰教练赛后的话听着像服气,细品之下也有点无奈——战术板翻烂了,能用的招数无非包夹、绕前、死顶下盘,可这些常规防守在她面前像纸糊的。包夹?她手一举球就传出去了;绕前?她接球根本不用跳;顶下盘?她那吨位站定了就是座山。篮球战术的多样性,在她这里好像突然失效了,这现象本身就挺值得警惕。咱们发展青训、挖掘苗子,是不是也容易陷入“唯身高论”的陷阱?满世界找“小姚明”、“小张子宇”,忽略了其他类型球员的培养,长远看对项目生态未必是好事。
再往深了想,张子宇自己背负的压力和期待也是双刃剑。“统治力”、“无解”、“秘密武器”…这些标签贴在一个年轻球员身上,重得吓人。现在她靠着天赋大杀四方,对手暂时无解,可竞技体育没有永远的赢家。万一哪天遇到能稍微限制她的队伍,或者她自己状态有起伏,外界那种被捧上天的期待,会不会瞬间变成质疑的声浪?她的技术打磨,比如中远距离投篮、策应能力、防守端的移动覆盖范围,这些需要时间沉淀的环节,在“赢球靠她就够了”的氛围里,会不会被有意无意地忽视?毕竟,能用身高轻松解决问题的时候,谁还费劲去练别的招?这对她个人技术的全面发展,埋着隐忧。
篮球的魅力,说到底在于势均力敌的对抗和智慧的碰撞。张子宇的出现像往平静湖面扔了块巨石,震撼是震撼,也搅动了固有的格局。她让比赛有了新看点,逼着对手甚至整个篮球界去思考新课题。但咱们也得清醒,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运动的理想状态。欣赏她天赋的同时,也得想想怎么让比赛在更高层次上找回那种让人屏住呼吸的平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