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姜昆在国外偶遇到已经出家的李娜,出于好奇,也是惋惜,便询问起李娜出家的原因,谁料,李娜的一句话,让他愣在原地......
(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2000年,姜昆因为工作原因,在美国待了一段时间,有次他在街上走了,突然看到了已经出家的李娜。
两人之前的关系还不错,再加上姜昆实在好奇,她为什么会突然出家,于是姜昆上前打招呼,聊了几句后,直接表示,为什么当年要抛弃一起出家?
李娜表示:
“于我而言是回到了真正的家”。
瞬间姜昆愣在原地了,当年李娜这个名字曾在中国乐坛闪耀,与毛阿敏、韦唯齐名。
她为160多部影视剧演唱过主题曲,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代“OST女王”。
所以在姜昆眼里,李娜当年的这个决定就是跟自杀,自生自灭一样。
其实李娜出家并非突然,她5岁丧父,母亲在河南农村独自拉扯她和妹妹长大。
孤儿寡母的生活在村里备受议论,李娜成了孩子们孤立的对象。
“没爸爸的来了!”
是她童年常听到的刺耳话语。
被排斥的经历让她敏感内向,也早早懂事,帮母亲分担家务,照顾妹妹。
贫困的家境让她小学毕业后差点辍学,幸得亲戚帮助进入戏曲学校学豫剧。
在戏校,李娜展现出惊人的刻苦。别人休息时她练功,熄灯后摸黑到操场练唱。
为了省钱,常啃馒头就咸菜。
这份努力换来回报,她因出色扮演豫剧《穆桂英挂帅》中的佘太君获得省级大奖。
随后进入省歌舞团,微薄工资大部分寄回家。但她不满足,渴望让家人过得更好。
八十年代流行音乐兴起,李娜不顾母亲担忧,辞去铁饭碗只身闯荡深圳。
在酒吧驻唱、打工维生,同时拼命学习流行唱法。
1988年,她夺得全国歌手大赛冠军,开始在歌坛崭露头角。
1990年,随着电视剧《渴望》热播,她演唱的插曲《好人一生平安》红遍全国,成为经典,但仍是“歌红人不红”。
真正的转折在1994年。
作曲家张千一偶然听到她的歌声,被其纯净高亢的嗓音震撼,力邀她演唱《青藏高原》。
这首歌难度极高,李娜完美演绎,一举封神,跻身顶级歌手行列。
她将妹妹送到加拿大留学,母亲随行照顾。
事业登顶,但高强度工作和压力让她身心俱疲。
感情生活的重创是重要转折,而这也是李娜出家的原因之一。
她经历过两段深刻却失败的恋情。
第一段,她爱上一位年长她十多岁、离异带孩子的男人。
她不介意对方过往,对其女儿视如己出,付出真心。
但当她期待稳定时,对方却称只是“一时之乐”,关系无疾而终。
第二段感情伤害更深。她结识了一位成熟稳重的男士,对方体贴入微,在她录音时送温水,记得她想吃西瓜便切好带去,带她吃向往已久的火锅只为看她开心。
这些温暖填补了她缺失的安全感。
然而,几年后她才发现对方已有家室。
真相揭穿,对方同样以“不合适”结束关系。连续的感情欺骗让她对人性产生幻灭。
感情创伤叠加事业压力,李娜精神崩溃。
她失眠、焦虑、憔悴,一度推掉工作,把自己关起来每天练唱六七小时,试图麻痹痛苦。演唱技巧虽更精进,但内心痛苦未减。
朋友送她一本佛经。起初她未在意。
一个失眠夜,她随手翻阅,竟感心境豁然开朗,烦躁得以平息。
不久,在朋友建议下,她前往湖南张家界天门山散心。
壮丽宁静的山景让她震撼,找到久违的安宁。
她自费在山上建了座“李娜小屋”,过起隐居生活:踏青、摘野菜、与山民闲聊。
远离喧嚣的简单日子,让她萌生出家念头。
1997年,34岁的李娜在山西五台山普寿寺剃度出家。
消息引爆舆论,媒体粉丝蜂拥而至,打破佛门清静。
为求安宁,她在朋友帮助下远赴美国洛杉矶一座寺庙继续修行。
她出家前未告知在加拿大的母亲和妹妹。母亲从新闻得知后,震惊心痛,立刻飞往美国劝说。看到女儿平静坚定,母亲虽难理解,最终选择尊重,留在美国陪伴。
多年后,见女儿在佛法中获得内心平和,母亲也释怀,明白女儿的幸福在于心境安宁,而非世俗身份。
出家后,李娜并未完全放弃音乐。
她将佛学感悟融入创作,发行两张融合佛教与流行元素的专辑,讲述心路历程。
音乐于她,已是修行表达,而非谋生手段。
二十多年过去,当被问及是否后悔出家,她平静回应:“我没有出家,我只是回家了。”青灯古佛的生活,是她历经繁华沧桑后,寻得的心灵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