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恩拍板,作出一个重大决定,和中国有关。 朝鲜国家观光总局营运的“朝鲜观光”旅游网站作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举动,公布了朝鲜-中国(北京)客运列车和平壤-上海航班时刻表. 这无疑是增加了两国恢复在此前疫情期间中断的定期旅行计划的可能性,有消息人士透露,目前正在进行最后调整,预计最快8月开始运行。 根据时刻表显示,北京至平壤的国际列车每周三班,全程约24小时;上海至平壤航线则标注为每周两班直飞,飞行时间约2.5小时。 朝鲜官方虽未正式宣布,但韩国《东亚日报》援引消息人士说法称,两国口岸工作人员已开始联合检修铁路设施,中国丹东海关也增加了朝语岗位培训。 这个动作看似平常,实则暗含深意。疫情前,中朝每年有超30万人次双向流动,其中70%通过丹东口岸。但2020年后,仅有零星货运列车维持着这条东北亚最后的陆路通道。 如今客运时刻表的公布,就像冰封的图们江突然裂开第一道缝隙,让观察家们看到了融冰的可能。 这绝不是简单的交通恢复,从平壤选择北京和上海作为首批通航点就能看出端倪,前者是政治心脏,后者是经济引擎。 这种布局精准对应着中朝"传统友谊+务实合作"的双轨模式。 要知道,朝鲜上次开放大规模跨境流动还是2019年金正恩访华时,当时他坐着专列穿梭于中国城市之间,亲眼见证了"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基建奇迹。 现在突然释放交通信号,传递三层深意。 安全互信的升级,国际列车需要双方边防、海关、检疫等多部门协同,这种精密配合本身就是战略互信的体温计。 朝鲜宁愿选择耗时更长的铁路而非飞机作为主要通道,恰恰说明对陆地边境管控有足够信心。 罗先经济特区建设停滞多年,但当地中国商品从未断绝。恢复人员流动能让朝鲜获取急需的轻工业品和技术,中国投资者也能更便利考察市场。 就像当年深圳特区开放前夜,第一班广九直通车开动时也没人想到后来的巨变。 在美国强化日韩军事同盟的背景下,中朝民间交流回暖能对冲地缘压力。两国老百姓坐着火车串门时的欢声笑语,比任何外交声明都更有说服力。 有些西方媒体刻意炒作"朝鲜依赖中国",却选择性忽视一个事实:去年朝鲜对外贸易中,中朝份额已从90%降至76%,俄罗斯、东南亚占比明显上升。 这次交通重启,更像是朝鲜在多边合作中的自主选择,而非被动接受。 当平壤少年坐着火车看到丹东的霓虹灯,当上海商人带着样品踏上朝鲜土地,这些具体而微的场景,会比任何宏大数据更能说明合作的价值。 中朝友谊不是博物馆里的青铜器,而是不断生长的红松林,需要阳光雨露,更需要人来人往的滋养。 参考资料:从封闭到开放:朝鲜对外合作模式转型观察——新华网
金正恩拍板,作出一个重大决定,和中国有关。 朝鲜国家观光总局营运的“朝鲜观光”旅
丁香花草湖
2025-07-17 18:18:16
0
阅读: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