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看看美国商务部长的嘴脸?当英伟达宣布H20芯片开始对华销售时,有些人开始欢呼雀跃。 (参考资料:2025-07-17 新浪财经——美国批准英伟达H20芯片恢复对华销售,政策松动促科技贸易破冰) 那枚一度被禁售的英伟达H20芯片,如今又“有条件”地回到了中国市场,这究竟是美国策略的软化,还是更高明的布局? 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的那句表态或许早已给出了答案:“我们不能让中国得到最先进的芯片……但我们也会向中国出售价值数十亿美元的芯片。” 这番听起来有些矛盾的言论,恰恰揭示了美国对华芯片策略的深层意图:通过出售“足够好”但不“顶尖”的AI芯片,在中国市场形成对美国技术的深度依赖。 这一切的转折,源于商业利益与技术现实的双重压力,此前的禁令一度让英伟达的处境相当难堪,不仅积压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中国特供芯片库存,更可能失去一个占其全球收入超过13%的庞大市场。 面对如此现实的商业打击,英伟达CEO黄仁勋数次访华积极游说,最终换来了政策的松动,7月15日,H20芯片获准恢复对华出口。 然而,这枚“解禁”的芯片,其性能却打了相当大的折扣,它虽采用先进的Hopper架构,但综合性能仅有旗舰型号H100的15%到30%,根本无法支撑万亿级大模型的训练,应用场景被限制在垂直领域的模型推理等。 可是,就是这样一款性能阉割版芯片,其定价策略却显得十分“精准”:8卡服务器售价高达140万元人民币,目标客户直指腾讯、字节跳动等手握重金的中国AI巨头。 美国为何做出这种“半解禁”的决定?商业利益是其一,但更关键的因素,是中国技术突破形成的倒逼。 无论是美国财长耶伦还是商务部长雷蒙多都已承认,以华为昇腾910B为代表的国产芯片,在部分性能上已经追上甚至超过了H20,实测数据显示,昇腾910B的算力可达320TFLOPs,明显优于H20的148TFLOPs。 在这种背景下,继续全面封锁不仅无法有效遏制,反而会把整个市场拱手让给中国本土厂商。 更深层的算计在于,通过倾销这些次级芯片,让中国开发者持续依赖以CUDA为核心的美国技术生态。 说白了,就是要让中国企业用惯了、离不开美国的技术框架,从而挤压国产芯片的生存空间,延缓中国自主生态的成熟,这无异于温水煮青蛙,给中国本土芯片敲响了警钟。 面对这番操作,中国产业界的反应喜忧参半,短期看,H20的回归确实能缓解部分企业,特别是互联网大厂的算力焦虑,加速其在医疗、工业等垂直领域AI应用的落地。 但长远看,H20的涌入无疑给华为昇腾、寒武纪等本土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压力,禁令放宽消息传出后,寒武纪股价一度大跌。 产业界的共识也因此变得更加清晰:必须加速构建自主可控的国产算力生态,绝不能再陷入“被卡脖子—被倾销”的恶性循环,事实上,中国已定下目标,计划到2027年将国产AI芯片的市场占有率提升至40%。 华为昇腾正积极推动其MindSpore框架兼容CUDA,其昇腾云也已适配上百个主流大模型,而像DeepSeek这样的新兴AI力量也已开始全面转向国产算力平台。 当然,这场全球科技博弈远未结束,美国的盟友也开始跟进,AMD宣布重启对华出口性能对标H20的MI308芯片,预示着更多类似的“有限解禁”产品将进入中国市场。 不过,中国也并非没有反制手段,此前对镓、锗等关键半导体原材料实施的出口管制,已在全球供应链中展现了自身的分量。 正如比尔·盖茨所说,封锁只会加速中国的技术自立,H20的回归,本质上是美国在“技术遏制效果不彰”与“商业利益严重受损”之间采取的一种策略性妥协,它是一种战术调整,但绝非战略放弃。 归根结底,对中国而言,唯一的出路是坚定地走自主创新之路。 只有当我们的技术,特别是类似CUDA这样的底层软件生态能够实现自主替代,并同步在光子芯片、存算一体等下一代技术上取得突破时,才能真正摆脱这种循环,赢得这场技术主导权之战的最终胜利。
美国内部吵成了一锅粥!美国高科技管制政策陷入两难!在美国允许英伟达出口H20芯片
【31评论】【3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