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铁匠朱其升看到家家户户挂毛主席像,偷偷对妻子说道:“其实,毛主席是我的结拜兄弟!”妻子:你该不是穷疯了吧? 一个是万人敬仰的主席,一个是普通平凡的铁匠,这两个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却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结下了一段令人动容的革命情谊。 更让人感到温暖的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并没有因身份地位的差距而看轻曾经的战友,反而给予热切的关心与帮助,让这段时隔多年的情谊,重新散发出动人的光芒!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全国上下都笼罩在革命热潮中,有志青年和爱国人士纷纷投身革命,想要为心中的理想而战。 18岁的毛润之也不例外,他在长沙报名参加湖南新军,却因无人担保被拒,然而朱其升的出现,不仅让毛润之顺利入伍,也改变了自己后来的命运。 那时,朱其升已经参军两年并担任班长,他是贫苦出身没什么文化,在军中全凭一身力气和能吃苦的性格受到首长的认可。 初见毛润之时,朱其升就被这个青年的谈吐和气魄吸引,在他十分贫瘠的词汇量中,朱其升联想到了“乱世出英雄”这句话,足以看出少年毛润之就已经初见“王者之气”! 有了老兵的担保,毛润之终于顺利参军,此后他们两人也成了“拜把子兄弟”,朱其升在生活中对这个小兄弟处处照顾,把自己的棉被和冬装与毛润之共享。 而毛润之也对自己的这位老大哥十分尊敬,闲暇之时就教朱其升写字,还给他讲天下大势。 毛润之渊博的知识和出众的口才也赢得了军中战友们的喜爱,每当大家聚在一起时,毛润之就会讲《三国》和《水浒》的故事给大家听。 可惜时光匆匆,南北议和后,新军接到解散命令,毛润之与朱其升作出了不同的选择。 毛润之决定继续求学为革命事业努力奋斗,而朱其升则回到湖北老家,重操旧业当起了铁匠。 此后的几十年里,朱其升虽然生活清贫,但始终惦记着自己的小兄弟,也总想起毛润之说“要让穷苦百姓都过上好日子”时坚定地眼神。 每当听到红军和共产党的消息,朱其升都会暗自祈祷兄弟平安。新中国成立后,当朱其升认出画像上的人是毛润之时,内心的激动难以言表。 朱其升犹豫再三,终于提笔写下自己的思念之情寄去北京,不为别的,只是难以抑制心中的骄傲和对曾经那段时光的怀念。 其实对朱其升来说,这封信的意义更多的是寄托自己无处宣泄的感情,至于能不能收到回信,并不重要。 然而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不久后,一封来自中南海的回信让整个村子都为之沸腾。 毛泽东在信中亲切称他“其升兄”,并邀请他到北京相聚,随信还附上了200万元旧币(约合新币200元)。 这段跨越四十年的情谊,见证了一个伟大领袖的赤子之心,也记录了一个普通铁匠的忠厚品格。 信息来源: 陈益南|《毛泽东与新军战友朱其升》 文|墨海 编辑|史叔
1950年,铁匠朱其升看到家家户户挂毛主席像,偷偷对妻子说道:“其实,毛主席是我
剑指天涯笑江湖
2025-07-17 17:20:01
0
阅读: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