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曾预言:俄乌战争首个被耗干的,不是乌克兰俄罗斯而是英国
2022年2月,俄乌开战没几天,英国第一批“标枪”反坦克导弹就送到了乌克兰。紧接着,英国教官跑到波兰边境,教乌军怎么用新装备。 时任首相鲍里斯·约翰逊更是第一个跑到基辅的西方领导人,摆出一副“全球英国”的架势。英国还带头制裁俄罗斯,冻结资产、断能源、封银行,动作一个比一个狠。 表面上,英国像个急先锋,举着“正义”大旗,实际却在烧自己的家底。2022年,英国光军援就砸了60亿英镑,这还不算后勤、兵力调动和能源成本。 基辛格的预言不是空话。他早就说过,战争拼的是资源,不是姿态。英国的问题出在哪?底子薄,野心大。脱欧后,英国想证明自己不靠欧盟也能行,把俄乌战争当成了秀肌肉的机会。 结果呢?军火库快空了,2023年初,英国国防委员会直言,弹药库存低到没法打一场中等规模的仗。能源更惨,俄乌战争把天然气价格推到天上,英国又没欧盟的能源网兜底,电价翻倍,普通人连取暖费都交不起。 财政方面,脱欧、疫情、战争三座大山压下来,公共债务超GDP的100%,英镑跌到历史低点,通胀飙到11%。 英国的老毛病暴露无遗:战略目标定得高,家里却没粮。冷战后,英国吃了几十年“和平红利”,军工产业早就缩水,武器生产跟不上消耗。 脱欧又让它跟欧盟的工业链断了,供应链一卡壳,能源和物资都得靠高价进口。老百姓日子不好过,工会罢工一波接一波,火车停运,医院排长队,街头抗议不断。 伦敦金融城看着风光,可投资人已经开始嘀咕:这国家还能撑多久?基辛格的厉害就在这,他不看你台面上多神气,就看你兜里还有多少货。 英国的麻烦还不止这些。它的经济太依赖金融和服务业,制造业底子薄得可怜。俄乌战争一来,全球供应链乱套,英国的贸易优势被削了大半。 能源危机更是雪上加霜,北海油气田产量下降,进口天然气又贵得离谱。政府不得不掏钱补贴取暖费,可财政窟窿越来越大。 2022年底,英国人开始烧煤炉过冬,这不是环保倒退,是国家资源撑不住了。基辛格看透了这点:英国的外交像个大嗓门的将军,可后勤补给早就跟不上。 更要命的是,英国的盟友开始不买账。德国和法国慢慢收手,德国忙着跟中国谈生意,法国喊着别让战争没完没了。英国呢?还在那吆喝加码援乌,主持北约会议,训练乌军。 问题是你喊得再响,库存空了,钱包瘪了,谁还跟你玩?英国的战略透支不是一天两天,基辛格早就提醒过,战争不是比谁嗓门大,而是比谁能熬。英国这套高举“价值观”的打法,实际上是拿虚的撑实的,财政、军备、社会全线拉响警报。 到了2023年,英国的疲态更明显。援乌预算还在涨,财政大臣愁得头发都白了。军工厂加班加点,可弹药产量还是赶不上消耗。 能源价格没掉下来,老百姓的电费账单还是天文数字。工会罢工没停,公共服务一团糟,抗议者在议会广场扎堆。欧洲其他国家已经看明白,持久战对谁都没好处,可英国还在硬撑。 北约会议上,英国的提案常常没人搭理,盟友的眼神都冷了。基辛格的判断一针见血:英国不是倒在战场上,而是被自己的战略透支慢慢拖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