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美籍华人表示“中国人不要太自大,美国之所以去工业化,是因为钢铁,机电,军工,这些都是低附加值产业,一旦进入战时,分分钟都可以拉爆中国”。 这种看法看似有几分道理,但它完全建立在一个错误的假设之上——以为工业体系是随时能重启的开关,却忽略了现代制造业早已不是简单的“低附加值”拼图游戏。就像把参天大树砍倒后,以为撒把种子就能瞬间恢复森林,却不知道根系早已腐烂在地下。 美国去工业化的本质,是资本逐利导致的系统性崩溃,而非主动战略选择。二战后美国制造业占GDP比重超过30%,如今却萎缩到不足10%。这种空心化不是因为钢铁、机电“不够高端”,而是跨国资本为追求利润最大化,把产业链拆解得七零八落。 以军工为例,美国90%的稀土依赖进口,70%的电子元件产能在亚洲,连F-35战斗机的部分零件都要从中国采购。这种“去工业化”更像是把心脏移植到别人身上,战时想重新接回去,谈何容易? 就算美国真要重建工业,面临的也不是搭积木式的简单组装。现代制造业讲究的是“绣花功夫”,从精密机床到工业软件,从供应链协同到技术工人培养,每个环节都需要数十年积累。 美国企业主雷蒙・冯・米尔做过一个测试:同样的淋浴花洒,“美国制造”成本比中国高100多美元,即便价格翻倍也无人问津。 这不是因为美国人不爱国,而是美国早已失去了支撑低成本、高效率生产的产业生态。就像把沙漠里的仙人掌移植到北极,就算勉强存活,也结不出果实。 更关键的是,现代战争的胜负早已不取决于钢铁产量,而是科技迭代速度。美国在人工智能、高超音速武器等领域投入巨大,但中国的轰-20、MD-22等装备已经实现了“弯道超车”。 这些武器的研发生产,依赖的是芯片制造、复合材料、量子通信等尖端技术,而不是传统的钢铁产能。美国就算重建了钢铁厂,也造不出5纳米芯片,更无法突破中国在高超音速领域的技术壁垒。这种代差就像冷兵器时代的骑兵对阵火枪队,人数优势再大也无济于事。 退一步说,就算美国真能短期内恢复部分产能,也难以承受动员成本。美国战略研究机构评估显示,由于产业空心化,其工业动员能力已无法达到冷战时期水平。 以阿帕奇直升机为例,即便启动激增生产,替换库存也需要近5年时间,而中国同类装备的生产周期可能只有一半。这种差距在战时意味着什么?就像两个人打架,一个人需要先回家磨刀,另一个人已经拿着枪站在面前。 美国华人的这种自信,本质上是对工业文明规律的无知。工业体系不是游戏里的“复活甲”,按下按钮就能满血复活。它需要完整的产业链、高素质的劳动力、高效的组织协调,以及持续的技术迭代。 中国用70年时间构建了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而美国用40年时间把它拆成了零件。如今想用“分分钟拉爆中国”这种口号来吓唬人,就像拿着玩具枪去挑战坦克,除了暴露心虚,什么也改变不了。
一位美籍华人表示“中国人不要太自大,美国之所以去工业化,是因为钢铁,机电,军工,
阿智通鉴
2025-07-17 13:58:3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