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16岁的白薇与婆婆吵嘴,丈夫居然抡起凳子砸在她背上,婆婆见她倒下,扑上去咬断了她的脚筋!白薇好不容易才逃回到娘家,谁知父亲却指着她骂道:“不要脸的东西,滚回你婆家去!” 白薇,原名黄彰,1894年出生在湖南资兴县一个还算殷实的家庭。她爹黄晦是个新派人物,早年留学日本,参加过辛亥革命,按理说思想挺开明。可一到女儿身上,他就变了样,觉得女孩子就是联姻的工具。白薇出生那天是个民间忌日,被家里人看作不祥,从小没啥地位,爹妈对她冷淡得不行。九岁那年,她就被许配给村里一个寡妇的病弱儿子当童养媳,家里拿了几块银元就把她送了过去。 到了婆家,白薇日子过得像在地狱里。婆婆刘氏是个厉害角色,把她当牛使唤,天不亮就得挑水劈柴,晚上还得纺线缝衣,手都磨出血了也别想歇口气。她丈夫呢,身体不好,脾气却不小,完全听他娘的,白薇稍有不顺他们的意,就是一顿打骂。她天生聪明,想读书认字,可在这种地方,那根本是痴心妄想。 1909年夏天,白薇16岁,因为饭做得不好,跟婆婆吵了几句。这下可捅了马蜂窝,婆婆骂她懒,她忍不住小声顶了句嘴。结果丈夫冲进来,抄起凳子就往她背上砸,她倒在地上,疼得直不起身。婆婆还不罢休,扑上去咬她的脚筋,硬是咬断了。白薇疼得要命,爬着逃出婆家,一路血流不止,拖着伤腿回了娘家。她满心指望爹妈能救她,可父亲黄晦一见她那模样,劈头盖脸就是一顿骂,说她败坏门风,让她滚回去。娘在一边啥也没说,白薇彻底明白了,家里没人会帮她。 白薇没地方去,幸好有个舅父偷偷帮了她一把。她咬着牙进了衡阳湖南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总算有了喘息的机会。她把长发剪了,像是跟过去彻底说再见。在学校,她学得很拼命,成绩也好,可她性格太倔,思想也激进,带着同学赶走过洋教士,学校觉得她是个麻烦。后来她跟妹妹转到长沙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家里逼婚的压力却没停过,爹妈还串通校方锁住她不让跑。白薇不甘心,跟妹妹和同学一起从围墙下挖洞逃了出去,一路辗转到了上海,1918年坐船去了日本。 在日本,白薇先学日语,后来考进御茶之水高等女子师范学校,学的是生物和数学,还自学哲学、美学啥的。她日子过得苦,靠给人当佣工、端盘子挣学费,吃不上饱饭是常事。可她硬是没放弃,看见中国女人地位那么低,再想想自己的经历,她决定写东西,用笔去戳破那些不公平。 1922年,白薇在日本写了三幕剧《苏斐》,自己还演了,挺受关注。1926年她回国,加入上海的创造社,跟鲁迅他们混得熟。她的剧本《打出幽灵塔》登在鲁迅办的《奔流》上,独幕剧《革命神受难》也出了名。她写的东西多半是自己的血泪史,揭封建的丑陋,喊女性解放,像小说《炸弹与征鸟》、长诗《春笋曲》,都带着一股狠劲。 感情上,白薇没啥好运。1924年在日本认识诗人杨骚,两人挺投缘,她真心付出过。可1927年在上海,杨骚婚礼当天跑了,白薇一个人收拾烂摊子,从那以后再不信爱情,把心思全扑在写作上。 抗战时,她病得不轻,还坚持写《北宁路某站》《火信》这些抗日的东西,帮工人学生排戏。1938年她在桂林做《新华日报》记者,1942年加入文化工作委员会。战后回了上海教书写东西,1947年回老家给爹奔丧,顺便参加游击队,还在县中学教过课。新中国成立后,她在北京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干活,晚年去了北大荒,写当地的生活。她一辈子没再婚,写的东西尖锐得很,专戳封建礼教的肺管子。 1987年,白薇在北京去世,93岁,身边没个亲人。她管自己叫“三无女人”:没家,没爱,没墓。她这一生,太苦了,可也太硬气了。从1909年那场差点要她命的毒打,到最后成为有名的女作家,她硬是靠自己闯出一条路。她写的那些东西,现在看还是有分量,讲的是那时候女人的命有多贱,又有多不服输。 白薇的事儿接地气得很,不是啥高高在上的传奇,就是一个普通女孩被逼到绝路上,硬生生杀出一条血路的真实故事。她不靠别人,就是靠自己那股不认命的劲儿。那个年代,女人想活出点人样,太难了,可她做到了。
1909年,16岁的白薇与婆婆吵嘴,丈夫居然抡起凳子砸在她背上,婆婆见她倒下,扑
曦月谈
2025-07-17 11:53:3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