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丽萍是疯了吗?1月18日,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有史以来的最大自然灾难洛杉矶大火可能造成2700多亿美元的损失,光保险公司损失就超过300亿美元,然而吕丽萍竟然还在丧事喜办,在网络上吹呼所谓神迹。 2025年1月,美国洛杉矶爆发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山火,火势迅速蔓延,吞噬了数百栋房屋,造成至少25人死亡、数千人流离失所,经济损失高达2700多亿美元。 在这场人间惨剧中,一则关于“神迹”的言论却意外引发了舆论风暴,曾因“支持台独”“亲美”等争议言论饱受质疑的演员吕丽萍,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张教堂未被大火完全烧毁的照片,并配文称:“每一次悲剧中都蕴含着希望,有时甚至会出现令人思考的奇迹。” 此言一出,网友们纷纷指责她“丧事喜办”,认为在如此惨重的灾难面前,宣扬“神迹”是对受灾者的漠视,有人讽刺道:“吕老师,您家房子没烧着吧?”还有人指出,真正值得关注的应是奋战在一线的消防员和志愿者,而非“虚无缥缈的神迹”。 事实上,吕丽萍的言论之所以引发众怒,不仅在于其“不合时宜”的表达,更在于她长期以来对公众人物责任的忽视,作为曾在国内享有极高声誉的演员,她的言行本应传递正能量,尤其是在灾难面前,更需展现出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 然而,她的这的言论却将焦点从“救灾”转向“信仰”,甚至被质疑为“消费灾难”。 更令人遗憾的是,这并不是吕丽萍首次因言论问题引发争议,她曾多次发表支持台独等不当言论,其国内社交媒体账号已被封禁,这次洛杉矶的大火事件,又一次显示了她对名人身份的理解有问题。
当然,也有观点认为,吕丽萍的言论属于“个人信仰的自由表达”,不能太过了,但不得不说,自由不是没有边界的,在灾难面前,公众人物说什么做什么都可能对大家的心情有重大影响,所以得小心点。 这场风波,最终以吕丽萍的沉默收场,但它留给我们的思考却远未结束:在灾难面前,公众人物到底该怎么平衡“信仰自由”和“社会责任”呢?当自己的话和大家的利益冲突时,又该怎么守住道德底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