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美国眼色,李在明或拒绝中方“阅兵”邀约,还给了个让人无语的理由 9月3日越来越近了,韩国总统李在明那边对于中国发出的邀约,一直犹犹豫豫,拿不定主意,最近又有新消息传出来,说李在明十有八九不会来中国参加9.3阅兵式了。 他给出的理由,很离谱,他说,上一次中韩两国最高层互访,还是2017年文在寅访华,按照所谓的“对等原则”,得中国这边先去访问韩国,他李在明才能来中国访问。 这理由,让人无语至极,韩国,没有大国的命,却整天幻想着自己是大国,也不知道他们为啥对中国先访韩这事,执念这么深,难道真以为这样韩国就成大国了? 不过呢,有个韩国资深媒体人,在不经意间透露出了李在明不访华的真正原因。 据说,俩人一起吃午饭的时候,李在明亲口说:朴槿惠当年特意跑去中国参加阅兵式,感觉做得有点过头了,但要是这次特朗普去中国,那韩国就也能去。 这话说得,所谓的“对等原则”,根本就是个幌子,说到底,韩国还是得看美国的脸色行事。 其实了解一下李在明的过往,或许能更明白他这种行事风格的根源,1964年他出生在韩国庆尚北道安东的一个贫困家庭,家里兄弟姐妹七个,他排行老五。 少年时代因为家里太穷,早早辍学,13岁就进工厂当“无名少年工”,在工厂里吃了不少苦,受了好几次工伤,左臂落下终身残疾,连兵役都没法服。 但就算条件这么艰苦,他硬是靠着自学,凭借顽强的意志考上中央大学法学专业,1986年还通过了司法考试,成了一名为劳工权益发声的律师,后来又投身社会运动。 2010年他首次当选城南市长,后来又连任两届,在任期间推行“一个都不能少”的社会福利政策,还成功扭转城市财政危机,在韩国地方政府治理方面做出创新又包容的好范例。 2018年当选京畿道知事,2022年进入国会,一步一步成为社会政策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一直被称为“劳动者总统”的他,执政理念都从社会底层摸爬滚打的经历中来,特别强调公平正义和包容社会。 不过他的政治生涯充满争议,跟对手没少对抗,但始终坚持“人人不掉队”的信念,这也让他赢得不少青年和进步选民的支持。 有意思的是,这位在国内治理中处处强调 “公平”、“包容””的总统,到了外交场上却显得束手束脚。 就拿这次 9.3 阅兵式的邀请来说,中国举办这样的活动,意义重大 —— 既是对历史的深刻铭记,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发展成果与和平力量。 能收到中国的邀请,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一种荣誉,更是一次增进双边友好交流的好机会,韩国要是能积极参与,对中韩关系的长远发展肯定大有益处,可李在明却在这事儿上犯起了难。 其实从他之前的一些言论和行为能看出,他在外交上一直想搞 “实用外交”,嘴上说着要以国家利益为中心,但在实际操作中,韩国的 “国家利益””似乎总绕不开美国的影子。 就像他在国内搞社会福利时敢拍板决策,可到了处理对华关系上,却总要看华盛顿的脸色,这种反差实在让人费解。 就拿韩美关系来说,韩国一直把它当成外交的基石,美国在韩国有军事存在,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对韩国都有很大影响力,韩国在很多国际事务上,都得跟着美国的调子走。 这种情况下,李在明要考虑的可不仅仅是中韩关系,更得掂量美国的态度,要是他在访美之前先访华,美国说不定就不高兴了,回头给韩国使绊子,这是李在明不得不担心的事儿。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韩国一直想提升自己的地位,展现大国风范,但它自身实力有限,又过度依赖美国,在外交上很难做到真正的独立自主。 这次对中国阅兵式邀请的态度,就是个典型例子。 所谓的 “对等原则”,在国际关系里根本站不住脚,真正平等的外交,是基于相互尊重、互利共赢,而不是这种表面上的形式主义。 韩国要是真把自己当成一个有独立主权的国家,就应该从自身的长远利益出发,积极发展与中国的友好关系,而不是被美国牵着鼻子走。 不管李在明是出于无奈,还是自己主动选择听美国的,有一点很清楚,像中国阅兵式邀请这样的机会,可不是天天都有的。 李在明这一任总统期间,大概率不会再有第二次了,这次他要是错过了,韩国到底会失去什么,咱们不妨拭目以待。 也许用不了多久,韩国人就能明白,因为看美国眼色而放弃与中国友好交流的机会,到底有多不明智。
看美国眼色,李在明或拒绝中方“阅兵”邀约,还给了个让人无语的理由 9月3日越来越
静享人生趣
2025-07-15 20:11:5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