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9月3日越来越近,韩国总统李在明是否接受中方阅兵邀约的态度逐渐清晰——最新消息显示,他大概率不会赴华出席活动,给出的理由却让人哭笑不得:2017年文在寅访华后,按“对等原则”应中方先访韩,他才能回访。
这个所谓的“对等”说辞实在站不住脚。文在寅访华已是8年前的事,中韩关系这期间几经起伏,如今纠结谁先迈出第一步,更像是不愿直面问题的借口。韩国资深媒体人透露的细节更说明问题:李在明曾坦言,朴槿惠当年出席中国阅兵“有点过头”,还称若特朗普访华,韩国才会考虑跟进。
显然,“对等原则”只是表象,真正让李在明犹豫的是美国的态度。在韩国外交排序中,对美关系始终是“根基”,对华关系只能往后排。李在明断然不敢在未完成访美前先行访华,生怕触怒美国,影响美韩同盟的稳固性。这种将对美关系置于首位的考量,让所谓“改善中韩关系”的表态显得格外空洞。
要知道,抗战胜利纪念活动这样的邀约可遇而不可求,对李在明任内的中韩关系而言,或许再难有第二次这样的契机。错过这次高层互动的机会,韩国可能失去的不仅是改善双边关系的窗口,更是向国际社会展现自主外交姿态的契机。
无论韩国是出于无奈还是主动选择,这种将对华关系置于对美关系之后的排序,已然传递出明确信号:所谓“对等原则”终究抵不过对美国脸色的顾忌。不久的将来,我们或许就能看清,错失这次机会的韩国,究竟会在中韩关系中留下怎样的遗憾。而李在明政府在外交抉择中暴露的摇摆,也让外界对其改善对华关系的诚意打上了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