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3月,成都军区司令张太恒到北京开会,这时中央军委秘书长杨白冰告诉张太恒:“中央军委决定免去你成都军区司令员职务,任命你为南京军区副司令员,你有没有意见?” (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92年3月,时任成都军区司令员的张太恒中将接到赴京开会的通知。 会议期间,中央军委秘书长杨白冰向他宣布了一项人事调整决定:调离成都军区司令员岗位,改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 面对这一职务变动,张太恒没有流露出不满,而是诚恳地表示接受,并感谢中央给予他继续工作的机会。 这一平静反应背后,是一段沉重的往事。 张太恒1931年出生于山东广饶,1944年参加八路军。 他作战勇敢,从战士逐步成长起来。 新中国成立后,他进入南京军事学院深造,毕业后历任团长、师长等职。 1985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裁军”和推进干部年轻化的背景下,54岁的张太恒被任命为成都军区副司令员。 同年,他奉命前往老山前线担任总指挥,表现出色。1990年4月,59岁的张太恒升任成都军区司令员。 然而,就在张太恒担任司令员后不久,一场重大悲剧发生了。 1991年6月16日,张太恒率领一个高级军事代表团,分乘三架美制“黑鹰”直升机,前往西藏中尼边境地区进行例行战备考察。 代表团成员包括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张德福中将、西藏军区参谋长毛海清大校以及多位军区部门负责人。 考察任务完成后,6月16日上午,代表团乘机返回成都。 张太恒乘坐第一架飞机,张德福副司令员乘坐第二架。 飞行途中,天气状况不佳,能见度低。当机队飞至某山区时,张德福所乘坐的第二架直升机突然与地面失去联系。 消息传来,张太恒立即命令展开搜寻。 不幸的是,在起飞点附近的山谷中发现了失事飞机的残骸。 机上13人全部遇难,包括张德福中将、毛海清大校、特级飞行员国逢仁以及多位重要部门的军官。 这起事故给成都军区造成了重大损失。 事故发生后,中央军委高度重视,派出联合调查组。 调查结论认定这是一起因恶劣天气和突发性下沉气流导致的可控飞行撞地事故。 报告指出,起飞前已存在气象风险,若能推迟起飞,事故或许可以避免。 遇难的张德福中将时年62岁,山东人,1944年参加革命。 他在战争年代多次负伤立功,是一位从战士成长起来的优秀将领。 1985年后被提拔重用,1990年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 他心脏不好,但仍坚持深入高原边防一线,深受官兵敬重。他的牺牲是军队的重大损失。 作为此次考察任务的最高负责人和军区主官,张太恒对事故负有领导责任。 他积极配合调查,处理善后,慰问遇难者家属,并向中央军委做了深刻检讨。 1992年3月,中央军委经过研究,决定对张太恒的工作进行调整:免去其成都军区司令员职务,调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这一决定体现了组织对事故责任的认定。 张太恒深知这是组织给予他改正错误、继续工作的机会,因此心怀感激地接受了安排。 南京军区是负责东南沿海防务的重要战略军区。虽然职务从正职变为副职,但张太恒并未消沉。 他迅速投入工作,凭借其丰富的部队管理经验和边防工作经历,积极协助军区主官,特别是在战备训练和部队建设方面提出建议。 他低调务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同事们的尊重。 在南京军区工作约半年后,1993年初,中央军委再次对张太恒的职务做出调整,任命他为济南军区司令员。 这一任命体现了组织对他能力的认可和改正错误后重新担当重任的信任。济南军区同样是战略要地。 在济南军区司令员就职时,张太恒主动提及西藏空难事件。 他沉痛地表示:“我曾在工作中犯过错误,给军队建设造成了损失,教训极其深刻,感谢组织的信任,让我有机会在新的岗位上弥补过失。” 他以此警示自己和官兵要时刻保持警惕,严谨细致地对待每一项工作,特别是安全工作。 在济南军区任职期间,张太恒全身心投入工作。 他注重调查研究,经常深入基层;大力推进部队现代化建设和军事训练改革;特别强调从严治军和安全管理,将西藏空难的教训转化为狠抓部队安全工作的实际行动。 1994年,鉴于张太恒在济南军区的工作成绩和对军队建设的贡献,中央军委授予他上将军衔。这标志着其军旅生涯达到了新的高度。 张太恒将军的经历,展现了一名高级将领面对重大挫折和责任时的担当。 他因事故承担领导责任被调整职务,但未因此消沉,而是以积极态度接受组织决定,在新岗位上努力工作。 最终,他凭借自身能力和表现,重新赢得组织信任,再次担任大军区主官,并晋升上将军衔。 他的军旅生涯,是忠诚、责任与复起的写照。
沈阳军区司令员和第一政委,一起接见军区学习雷锋精神大会的代表。走在前面的是军区第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