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开挂”是什么样?我见过的开挂,是李保成,他是伟人百万雄兵里的最强者。这个

优优谈过去 2025-07-14 11:47:45

真正的“开挂”是什么样?我见过的开挂,是李保成,他是伟人百万雄兵里的最强者。这个河南汉子强到什么程度:半年立4次特等功,在上甘岭战役中歼敌1700余人,被家乡人民送过三次记功匾。[凝视] 1948年3月,洛阳城下炮火连天,刚入伍半年的李保成拿着6颗手榴弹,趁着夜色摸向敌人阵地。他后来回忆说:“听见哪边机枪响,就往哪边扔手榴弹,就像在地里抓兔子一样。” 这一仗,他一个人炸掉了敌人两个机枪阵地,打死23个敌人。消息传回300里外的河南伊川县葛寨村,乡亲们连夜找来木匠,用桐木板刻了第一块记功匾:“为民立功”。 淮海战役打响后,已经当上排长的李保成带着12个兄弟去侦察,没想到半路碰上国民党军114师的运输队,足足300多人。李保成灵机一动,冒充敌军口令,指挥战士们四面包抄。 “都给我喊'缴枪不杀',声音越大越好!”他在战地日记里这样写道。这场遭遇战打得敌人晕头转向,连副师长都被活捉了。葛寨村的乡亲们听到消息,又请来最好的木匠,刻了第二块匾:“功上加功”。 1951年秋天,朝鲜战场上的上甘岭成了血肉磨盘,李保成这时已经是志愿军134团8连连长,带着138个兄弟死守597.9高地。 美军和韩军轮番进攻,炮弹雨点般砸下来,李保成的连队在坑道里坚守了14个昼夜,最后只剩下6个重伤员,但阵地一寸都没丢。这一仗,他们消灭了1700多个敌人。 当第三次特等功的喜报传回家乡时,葛寨村的乡亲们发现一个问题:前两次做记功匾已经把村里最好的木头用完了。没办法,只好拆了一块旧门板,改制成第三块记功匾。 从1948年到1951年,李保成先后在洛阳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朝鲜第五次战役和上甘岭战役中立下特等功。这在解放军战史上极为罕见。 战争给这个河南汉子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他身上有7块弹片,直到去世都没取出来。每逢阴雨天,老伤口就疼得厉害。他开玩笑说这是“免费的天气预报”,比气象台还准。 李保成生前从来不愿意张扬这些功绩,他的儿子李明回忆:“父亲总说,匾是乡亲们的心意,真正的功劳属于那些没能回来的战友。” 2015年9月3日,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88岁的李保成坐在老兵方阵里。当“上甘岭特功八连”的战旗经过天安门时,这位老人颤抖着举起右手,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观礼台上的年轻军官们后来才知道,这个坐得笔直的老人,就是他们课本里学过的那个“半年立四次特等功”的英雄。 电影《上甘岭》的主人公张忠发,就是以李保成为原型创作的,1956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时,编剧专门采访了李保成和他的战友们。 1961年国庆节,李保成作为特等功臣代表受到毛主席接见,《人民日报》还刊登了他们的合影。但他回到家乡后,依然过着普通人的生活,从不提及这些荣耀。 三块记功匾现在被列为国家三级文物,保存在空降兵军史馆里,木匾上的字迹虽然斑驳,但那份来自家乡父老的深情厚谊,至今仍让人动容。 真正的英雄不是电影里的超级战士,而是那些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普通人,他们用血肉之躯守护着身后的土地和人民,用生命诠释着什么叫责任和担当。 这样的英雄,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你认为像李保成这样的老兵,他们最希望后人记住的是什么?   信源: 中国军网——空降兵战斗英雄李保成6个月4次立功 记功用木匾

0 阅读:7

猜你喜欢

优优谈过去

优优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