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中国第一个被执行死刑的明星,却在刑场上大喊不公平!1992年,靠“刘三姐”这个角色红遍大江南北的程春莲,被判死刑,却大喊不公平,这究竟是发生了什么。 主要信源:(李晶霞主编.——《囚牢女罪犯》;凌迟编.——《打击犯罪大纪实》 ) 1955年,湖北黄石一户普通工人家庭迎来了长女程春莲的降生。 那个年代,工薪家庭的日子普遍紧巴,父母靠着工厂的微薄薪水养育几个孩子。 作为家中长姐,程春莲早早开始分担家庭重担,捡煤渣、卖冰棍、拉板车都是她童年记忆中的常事。 生活的重量过早压在她稚嫩的肩膀上,也悄悄埋下了改变命运的渴望。 露天电影成为她晦暗童年的一抹亮光。 每当银幕亮起,演员们光鲜的生活就勾动小春莲的心弦:“我要像他们一样,摆脱穷困。” 尽管父母文化有限,却用牙缝里省下的钱支持女儿学习歌舞。 这是普通工人家庭能为孩子编织梦想的唯一丝线。 1970年,命运向15岁的程春莲投来一束光。 黄石市歌舞团招人时,她被一眼相中。 这份机遇来之不易,她在团里拼了命训练。 别人一遍完成的动作,她要反复十遍;手脚磨出水泡仍咬牙坚持。 靠着这般拼劲,程春莲在团里渐露锋芒。 1971年《刘三姐》剧目全国海选主角。 16岁的她站在北京考场上,素衣布鞋毫不起眼,但唱腔一出,仿佛有千山万水的灵气在清亮歌喉中涌动。 导演当即拍板,刘三姐的角色归她了。 1973年,巡演大幕拉开,程春莲彻底红了。 舞台上,她活灵活现展现刘三姐的灵动坚毅,歌喉如清泉浸润了那个娱乐匮乏的年代。 人们潮水般涌向剧院外争睹风采,“最美刘三姐”的名号传遍大江南北。 随后《马兰花》等剧目让她演艺事业更上一层楼。 当普通人月入数十元时,她收入达300元之巨,家人生活因此改善。 但春风得意的她却悄然生出新的欲望。 仅仅是名利双收已不足够,她要更多。 进入八十年代,下海致富的浪潮席卷全国。 程春莲逐渐动摇:演戏的荣光来得太慢,商海的快钱才能填满欲望沟壑。 1985年,她在他人错愕中做出惊人之举。 辞别歌舞团,投身商海。 但现实猝不及防:明星光环在商场失效,她踏着高跟鞋磨破脚才完成的单子被领导轻飘飘转手给了关系户。 受挫后她把目光投向油水丰厚、管制严格的石油行业。 凭借往日积累的人脉,程春莲结识手握原油指标的实权人物梁某。 1988年,这条隐秘路径将她送入黄石市工业供销总公司的协作分公司,旋即成为副科长。 从此她将权力与资源倒手变现:虚报企业需求套取更多指标,然后高价倒卖,按约定从私企老板处收取每吨油品的“辛苦费”。 网络从黄石蔓延到周边,她的胃口愈来愈大,一年不到即收受贿赂76.6万元。 这在八十年代堪比天文数字。 她购置多处房产与珠宝,沉醉于财富带来的幻梦时,一条犯罪铁链已在脚下铺开。 1989年5月,一封详实列举她犯罪细节的举报信,彻底终结了这场幻梦。 检察院顺藤摸瓜查明:程春莲伙同梁某非法倒卖5000吨原油,受贿总额76.6万元,证据如铁链环环相扣。 被捕后她负隅顽抗,但证人证词与银行交易记录如铜墙铁壁。 1990年黄石市公开庭审时,她辩称是为了解决地方石油短缺,却无人相信。 当法官的法槌重重落下,死刑判决不可逆转。 1992年4月3日,清晨寒风刺骨。 37岁的程春莲在黄石郊野刑场走向生命终点。 就在枪声响起前一刻,她挣扎着发出嘶吼:“这不公平!” 她至死仍执迷于曾经的贡献不该换取一颗子弹。 枪响之后,那颗曾照亮无数人的“刘三姐”之星永远沉落了。 此案名列全国严打时期的六大经济犯罪案。 权威媒体报道直指其揭示了改革开放初期石油行业管理漏洞。 当时许多部门存在“批条子”现象,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当年出版的《法制日报》对此案的定性明确:“无论曾经多么耀眼,法律面前绝无例外”。 程春莲的人生轨迹映照着那个特殊转型期的迷茫:物质诱惑如海市蜃楼闪耀,法规意识却未能同步确立。 她的伏法成为警世标本,随之而来的严格资源监管,推动了中国经济体系的完善与规范化进程。 从捡煤渣的贫家女到万众瞩目的刘三姐,再到枪声中的殒落者,程春莲用38年岁月在时代幕布上划下一道令人心颤的弧光。 她那声“不公平”的呼喊,在法治的长河里沉落为低微回响。 程春莲的故事最终凝结成无数改革年代里的一个厚重烙印:名利浮云,得失易数,唯有底线清晰者才能行稳致远。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更应该遵纪守法,再这样我们才有更美好的家园。 对此您怎么看呢?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她是中国第一个被执行死刑的明星,却在刑场上大喊不公平!1992年,靠“刘三姐”这
雕塑艺术之魅力
2025-07-13 04:34:42
0
阅读:268